思政随笔: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的冠军

2024-09-12 11:41:30 包月英

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的冠军

包月英   河北工程大学

昨天,奥运冠军巩立娇受邀到河北工程大学分享成长经历,我无意中看见海报,发现讲座马上快开始了,立马约了体育爱好者刘老师一同去。

巩立姣,1989年1月24日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

2007年,初登大阪世界田径锦标赛,以18米66的成绩夺得第七名。

2008年, 在北京奥运会女子铅球比赛中获得季军。

2012年,在伦敦奥运会女子铅球比赛中获得亚军。

2017年,在伦敦田径世锦赛上夺得女子铅球金牌,这是她首夺国际大赛的金牌。

2019年,在多哈田径世锦赛上再次夺得女子铅球金牌。

2021年,在东京奥运会女子铅球决赛中,以第六投20米58创个人最佳成绩的表现夺冠,成为中国田赛项目奥运冠军第一人。

巩立姣是中国第一个国际田联钻石联赛总决赛冠军获得者。

她在国内外多项赛事中屡获佳绩,包括多次获得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亚洲田径锦标赛等赛事的冠军。

除了作为运动员的辉煌成就外,巩立姣还是河北省体育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运动员兼教练员、高级教练,为培养新一代铅球运动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讲座分享中有几个细节我印象很深。

 一  陪练的球童变运动员

巩立娇原本并不练铅球,成天给朋友捡球,无意中扔了一次被教练看见。教练认为这孩子速度、力度、爆发力都很好,提议不如一块儿练吧。就这样球童走上了铅球运动员的路。

巩立娇一直强调坚持、克服困难,但没有人天生就会有坚强的意志力。从细节里我们看到的是天分、平台、机遇与坚持缺一不可。首先她有天分,然后在运动队被发掘,在若干测试中进一步明晰个人的优势,从而建立信心,科学训练,才能在困难面前有更强的意志力。

反之,选择不适合的自己的赛道,非要逆天而为,小鸡想成为游泳健将,就有点不切实际。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不能被发掘的天才实在是太多,感谢那些发现你的闪光点、提携你、让你变得更好的人。

二  超越自己的代价

对抗性的项目是跟别人较劲,大部分田径项目是跟自己较劲,要超越自己。当拿下无数个冠军之后,巩立娇的目标已经不再是拿冠军,而是要超越自己的最好成绩。

为了超越20米3的成绩,在一次长途跋涉之后,没有及时调整好状态,返回又开始加大训练,结果导致了腰伤。受伤的过程,巩立娇说得很详细。这样的复盘是必要的,即使个体差异巨大,也能为后来者留下可供借鉴的资料和发现背后隐藏的规律。

伤病究竟是竞技体育运动员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代价,还是可以预见可以控制的结果?现在的训练实践中,教练员个人经验是举足轻重的。但我想教练经验固然是无法替代的,依然希望运动科学与工科、医科等多学科结合方向的研究成果,可以逐步为教练团队提供更好的支撑。就跟声乐的训练一样,影像科学、声学等也在试图为声乐老师提供更直观的帮助。

 三 肉体和精神都需要“打封闭”

受伤后,巩立娇面临着选择。放弃比赛养病,还是打了封闭坚持比赛?巩立娇选择了后者。

我理解,肉体上打封闭是通过麻醉让自己感受不到身体的疼痛,在特殊任务面前关键时刻依然可以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而精神上其实我们也需要“打封闭”。精神上的“打封闭”就是培养钝感力,收起玻璃心,对外界的嘲笑、讽刺、打击不要那么敏感。奔着目标去,在某个特别的阶段可以不理会身边的杂音。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每个人都是人才,每个人可以成为自己的冠军。

责任编辑:陈占洲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以巩立姣的个人经历为例,阐述了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每个人都是人才,每个人可以成为自己的冠军。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