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好老师群星计划|从教24年,他立志打造碳经济特色学科“国家队”

2024-10-11 15:35:29 极目新闻 张渊

“新学期开始,学校针对全体新生开设一门通识课《生态文明建设导论》。”8月26日,湖北经济学院低碳经济学院院长严飞教授正在带领团队反复修改着课程大纲、教案、课件,他笑着说:“低碳经济相关专业前几年还很冷门,现在快速升温成为热门专业,为了强化学生生态环保意识,我们需要给全校学生普及相关知识!”

1.jpeg

支部党员严飞教授正在上课

2.jpeg

团队赴荆门市化工循环产业园实地调研

特色培养管“碳资产”的人才

在“双碳”背景下,碳排放权逐步成为一种新的资产,那么,如何有效地管理碳资产、实现碳资产的最大化利用?这就为高校相关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舞台。

为此,在全国高校中,湖北经济学院最早于本科阶段开展低碳经济人才培养。2018年,创办全国第一个低碳经济学院,开设“碳资产经营与管理”微专业、设立“数字碳中和”方向和“数字碳金融实验中心”,形成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适应、传统优势学科与新兴交叉学科相互融合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严飞说:“‘碳’也能卖钱?在全国碳市场开启之前,恐怕谁也想不到,这也充分说明我们学科的前沿性,因此,作为老师,前一天的科研动向,第二天就要在课堂上有所反映。”

同事王珂英介绍,严教授长期扎根一线教学,主讲本科生低碳经济学和碳资产经营管理课程,是省级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学校授课竞赛、教学质量奖等奖项的大满贯获得者。学院本身通过实施导师制以研促教,严教授通过科研立项培育锻炼学生学术研究能力。

“严教授讲课除了风趣幽默、干货满满,他还会带领学生积极参与自己和团队的科研项目和课题,哪怕是大一学生,他也鼓励学生多关注多学习。”刘同学说。

此外,依托学院创办的全国第一本环境经济领域学术期刊《环境经济研究》,严教授带领团队助力打造学术期刊和交流平台,积极筹划各类国际探讨会和名师进课堂系列活动,把碳金融、碳管理和碳市场等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研究理念带进课堂,带给学生。

2023年严飞经济学工作室获批湖北省高等学校“湖北名师工作室”,带领学院蹚出了一条融“专业人才培养主阵地、社会人才培训基地和绿色低碳实践基地”人才培养新模式。

立志打造碳经济特色学科“国家队”

2012年5月,为响应湖北省建立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迫切需求,湖北经济学院牵头协同高校、政府和企业等10家单位,组建全国唯一一家“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于2022年获教育部批准升级为“碳排放权交易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作为中心负责人,近年来,严飞强化碳经济特色学科“国家队”意识,展开科研攻关,以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和湖北绿色低碳发展为己任,带领团队青年教师成长,产出一批有价值有影响的高水平成果。近两年来,团队获国家级课题7项,其中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

中心成立以来,先后科研立项253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英国全球繁荣基金2项,国家级基金45项等。在Science、Nature子刊、《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6部;出版碳排放权交易蓝皮书和低碳经济系列蓝皮书4本,获省市优秀成果奖25项,引领碳经济学科发展。同时,在制度设计、配额分配、数据核查、能力建设等方面支撑湖北省碳市场建设,助力湖北在碳交易道路上蹚出一条“湖北经验”。

2023年11月30日,在第六届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论坛上,严飞表示,当前,全国碳市场正处在从地方试点到全国统一碳市场过渡的窗口期。我国目前建有九个碳交易所,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只有湖北建有碳市场,且建有中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中心(简称中碳登),正在筹建碳清所。这也就意味着,湖北已具有成为全球碳交易注册登记中心、全球碳市场中心、全国碳金融中心的底气和潜力,这是湖北当仁不让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作为一个国家级智库,我们要与有关部门协同研究,为湖北打造“三个中心”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严飞说:“国家急需双碳人才,只有坚持以‘真学者、好老师’的要求来潜心教书育人,才能为努力实现‘双碳’目标和区域绿色崛起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来源:极目新闻)

责任编辑:周杰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支部党员教师严飞教授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