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电影
“四个一”工程(即读一本红色书籍、看一部红色电影、参观一次红色文化基地、撰写一篇党员承诺书)是法学院学生党支部结合学院专业特点,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引导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上来而特此开展的“继承红色基因,重温红色记忆”特色活动。
观影者:张璐,湖北民族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中共预备党员。
影片:《恰同学少年》
该影片有一股神奇的力量,会在朦朦胧胧中唤醒人们心中沉睡已久的理想与斗志。在这部电视剧中,讲述了什么是真正的同学情深、什么是真正的师生情谊、什么是真正的豪情壮志、什么是真正的胸怀天下,让人久久回味其间,并思考自己的人生与理想,特别是广大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红色电影——《恰同学少年》
《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以毛泽东、蔡和森等人青年时期在湖南一师的求学经历为主线,突出描写了辛亥革命后中国青年学子的所思、所为。
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对内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没有改变,对外强加于中华民族的不平等条约依然承认,底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残酷的现实让人们看不到中国未来的希望。
虽然旧中国满目苍痍,民不聊生,但是,饱受屈辱的新一代有志之士仍在不断探索着中国的出路。
一群立志报国的青年学子,如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等等,他们不仅仅是一群心怀理想、风华正茂的青年,更是未来中国之希望,民族之脊梁。还有第一师范的校长孔昭绶,老师杨昌济、徐特立这以“栽得参天之大树,为我百年积弱之中华,撑起一片自立自强的天空”为目标的教书先生,他们都在努力地探求救国救民之路,为此,他们追求真理,不怕流血,不怕牺牲,上下求索,至死不渝。
古言道: “人无善志, 虽勇必伤。”剧中的蔡和森说到: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人有理想,有信念。懂得崇高与纯洁的意义。假如眼中只有利益与私欲,那人和只会满足于物欲的动物,又有何分别呢?林文忠公有言,壁立千仞, 无欲则刚。我若相信崇高,崇高自与我同在。而区区人言冷暖,物欲得失, 与之相比,又渺小得何值一提呢。
毛泽东和蔡和森两人深感社会的弊病,时刻鞭策自己,誓要探索出救国救民之路。他们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他们的学习不只是单纯地为了自己,更是为了这个积贫积弱的国家。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早日脱离殖民与战争的深渊肝脑涂地,前仆后继。
此外,杨昌济老师再给学生们上课时说到了:“修学储能,先博后渊。对于我们现在这个阶段的还在求学途中的人来说也同样有很重大的意义,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要努力做到能力素质强和学问修养并重,不可偏颇。” 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我们同样要扩展我们的知识面,广泛涉猎,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也应当以此为指南针,指导我们的学习和实践。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古有钟期伯牙,高山流水,近有同学少年,激扬文字”。剧中最让我感到向往的是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陶斯咏、向警予、蔡畅他们之间的友情。不仅对于他们,而且对于我们而言,有知我懂我的知音,一群志同道合、为着同一个目标奋斗的朋友们,不管摆在我前面有多少艰难困苦,多少风霜雨雪,自己就仿佛拥有了全世界,能够毫不畏惧地一往无前。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古之仁人志士早已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而今之我们更应肩负起时代之重担。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到: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展望未来,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我们是肩负着重大使命的一代,我们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格,练就过硬本领,矢志艰苦奋斗。要了解国家大事,设身处地地了解国家民族所面临的形势,努力让自己发光发热,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尽自己的一份力,为实现世界人民和谐共生尽自己的一份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