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黄河生态保护: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使命担当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蓝图下,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水工系教工党支部积极响应 “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 专项行动,聚焦黄河流域淤地坝运行风险评价,以科技之力为黄河生态安全保驾护航。
一、党建引领,凝聚科技力量
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双带头人书记统筹协调,组织水工系专业教师党员成立科研攻关小组。通过 “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化党员教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将党的建设与科研任务紧密融合,激发教师们投身淤地坝风险评价研究的热情与决心,为科技赋能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精准科研,攻克风险难题
回顾2024年度,在水利学院水工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张建伟的带领下,支部成员与硕士博士研究生多次调研黄河流域淤地坝工程,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如无人机测绘、物联网监测设备和数值模拟软件,对黄河流域淤地坝进行全方位 “体检”。从坝体结构完整性到水流泥沙冲淤变化,从防洪标准复核到抗震稳定性分析,科研团队获取了大量精准数据,并建立起一套科学、系统的风险评价体系。通过大数据挖掘与智能算法,实现对淤地坝运行风险的实时动态评估和预警预测,为及时采取加固、改造或维护措施提供关键决策依据,有效提升了淤地坝的安全管理水平。
淤地坝现场调研1
淤地坝现场调研2
三、校地合作,推动成果转化
与黄河沿线地方政府、水利部门合作共建实践基地和科研平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与内蒙古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建黄河“几字弯”淤地坝高质量发展创新团队,将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实际工程案例中,在实践中检验和优化理论模型;同时,邀请淤地坝管理一线技术人员与专家参与高校科研项目研发,带来真实场景的问题反馈,促进科研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开展技术培训与科普宣传活动,为地方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提升当地水利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风险管理意识,实现高校科研优势与地方生态保护需求的无缝对接,以科技创新成果助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彰显高校在国家战略中的担当作为。
淤地坝现场调研3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