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发展正在进入“中国频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作为新时代社会存在的反映,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自然不能“缺席”,更不能“失声”,这是时代发展的呼唤,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我们将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视为国家主权、政权和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本质上就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客观要求,从而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显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应当包括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总是与意识形态话语权及其话语体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独具特色、科学系统的话语体系,就没有话语权,也就没有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当然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主权和政权。从这个意义上说,构建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探究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构建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在于明晰其基本内涵、主要特征和重要价值。
一、 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基本内涵
探讨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基本内涵,首先需要厘清网络意识形态的本质,以及它与一般意义上意识形态的关系。
(一)网络意识形态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特殊表现形式,网络意识形态与通常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是一致的,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不同群体利益诉求的反映,都是以一定社会存在反映的观念体系、思想体系、理论体系和价值体系为表现的。但由于网络意识形态的存在、传播与作用的场域有其特殊性,因而网络意识形态又具有区别于通常意义上意识形态的独特内涵。信息时代人类社会生存、生活的空间在不断向虚拟化的网络空间拓展,或者说,全新的网络空间、网络社会正在成为人类社会活动的全新领域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全新意义上的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存在。看似虚拟的网络空间、网络社会事实上已经成为现实社会的延展与重构。但由于网络空间、网络社会形成与发展的主体、载体、媒介、形式、机制不同,客观上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又与现实社会本质上的普遍性密不可分。如果说意识形态是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整体性概念,那么,网络意识形态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特征,体现为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值得注意的是,“特殊性的价值不在于自身的‘特殊性’,而在于它包含且体现着‘普遍性’;特殊性是普遍性的载体,特殊性只是使本质的、深入的普遍性感性化、外在化而已,不包含因而不能表现普遍性的特殊性就没有价值可言”。网络意识形态中的“网络”是其特殊性的表现,“意识形态”是包含在其中的普遍性;网络意识形态的基本内涵和价值在于它是意识形态(普遍性)的网络表现形态,而不在于它仅仅属于网络本身,没有意识形态的普遍性意义也就没有网络意识形态的特殊性价值。网络意识形态的根本价值不在于它是网络自身所独有的,只是存在于网络空间的,而在于它确证了意识形态本身的普遍性价值和作用,即要把特殊利益阐释为普遍利益,并对现存利益格局的合法性提供合理性辩护,离开这一根本点,所谓网络意识形态也就无法体现其特殊性的价值。实质上,这体现了意识形态普遍性价值与网络意识形态特殊性价值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我们研究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问题,不能脱离意识形态而谈论网络意识形态,就网络意识形态谈论网络意识形态,探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问题必须紧密联系现实社会存在,聚焦意识形态本质,突出网络意识形态特征,在与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紧密联系中建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可见,意识形态和网络意识形态本质上都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网络主体与现实社会成员高度融合互相渗透的背景下,借助数字化、符号化、信息化网络媒介系统而进行的信息、知识、精神的共生共享活动而形成的有机体系,表现为一系列在网络社会中具有符号意义、表达意义、阐释意义的观念体系、话语体系、思想体系和价值体系的综合。也就是说,网络意识形态并未脱离意识形态本身的本质内涵和基本功能,它是意识形态在网络时代生发、衍生的一种新概念、新范畴和新范式,是由于网络意识形态的生成空间、主体、媒介、表现形式的特殊性而生发的,是一种兼具技术属性、社会属性、政治属性的观念形态、价值体系、思想体系和理论体系,其核心是价值观念的理论体系。网络意识形态也是对一定社会利益关系所作出的价值判断,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并对经济基础有着重要的反作用,是对网络行为主体的价值认知和行为选择有着引导和整合功能的观念、话语、思想、价值的集合。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意识形态还是网络意识形态,其载体都是语言(或者话语),需要借助话语体系呈现、表达、阐释和传播。马克思指出:“‘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注定要受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震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久的历史,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并仅仅因此也为我自己的存在的、现实的意识。语言也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可见,马克思是将意识形态与语言(话语)紧密联系起来的,意识形态与语言(话语体系)是密不可分的,一定的意识形态总是需要借助一定的语言、术语、话语来叙述、表达其观点、思想,在满足人们交往需要中体现其价值意义。关注意识形态就必须关注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这也是我们关注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问题的理据所在。
(二)概念阐释
第一,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新样态、新概念、新范畴、新范式。话语体系总是基于一定的逻辑体系或者理论规范用于表达某种观点、思想、理论和价值的,任何意识形态总是需要与之相适应和配套的话语体系来表达、传播、阐释其蕴含的观点、思想、理论和价值,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也不例外。一是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在互联网时代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的新样态,已经成为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对象,不可避免地打上了网络的烙印和新时代的印记,表现出有别于传统意义上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全新样态。其具体体现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主体、话语语汇、话语表达、话语传播、话语载体等方面出现的新变化直接影响其话语呈现样态,也体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话语表达。二是作为一种新概念,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人类生存空间新拓展,认识活动新发展,实践活动新表现,理性思考新升华,理论发展新概括基础之上的产物。事实上,作为人类认知思维体系、理论体系中最基本的构筑单位,概念总是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认识活动的发展而丰富发展的,是人类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不断升华的结果和产物。网络意识形态虽然与一般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概念并无本质区别,但时代、空间、载体、形式、目标、任务的新变化、网络思维模式的新表现必然导致其内涵和外延的新拓展,也必然催生全新的概念体系,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就是由诸多新变化而催生的一个全新概念体系。三是所谓新范畴,主要是指网络意识形态反映着现实社会与网络空间交互作用场域中蕴含的新特质和新逻辑,虚实共融、空间开放、信息共享、影响广泛、媒介融合、语汇再造、数字化表达是其新范畴的基本表征。在网络时代,网络意识形态的传播场域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时空、媒介之中,正在向网络空间延伸,并深刻地影响着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的意识形态建设及政治生态。四是所谓新范式,意味着由于网络对于人类生存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带来的革命性影响,单纯依赖传统的理论基础、思维模式和实践规范已难以适应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变化和新要求,必须实现全新的范式转化和内容创新。因此,一个全新的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概念应运而生,这也为我们深入探讨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问题创设了全新的领域和可能。
第二,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复合型概念。它是由“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三个关键词构成的,这一概念既具有系统性,又具有结构性和层次性。从系统性的角度看,理论、技术、话语共同构成了其系统结构,中国特色意识形态理论体系是其理论基础,现代通信技术是构建网络空间的技术支撑,核心价值表达是话语体系建构的现实需要。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网络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通信技术对意识形态建设领域的影响结果,也是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全新表现形式,三者之间密切关联,共同构成一个全新的范畴和范式。从结构性和层次性的角度看,“中国特色”表征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和时代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生动体现和意识形态建设的必然要求;网络意识形态是研究的主题,在意识形态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日趋凸显;话语体系是理论和实践层面意识形态观念、思想、理论、价值表达和传播的外在表现,主要由内容体系、表达体系、传播体系、逻辑体系、价值体系等构成。显然,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概念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相关概念的简单叠加,而是有机统一体。依据中国特色、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基本理论,我们可以将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理解为它是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特征,立足于中国和世界两个大局,以“两个巩固”为目标,兼具技术属性、社会属性、政治属性的观念呈现、思想阐释、价值表达,是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其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理论体系,是具有交流互动、整合建构、批判辩护、价值导向、社会规范、文化传承功能的话语体系。显然,作为一种话语体系,其内涵并非是抽象的,而应当是具体的,由具有建构意义表现的基本要素构成的,主要包括话语主体、话语主题、话语语汇、话语标识、话语范畴、话语基础、话语逻辑、话语思维、话语表达、话语规则、话语传播、话语形式、话语核心、话语发展等。因而,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概念,我们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其科学内涵和本质特征。
第三,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理应成为一个严谨的学科概念、学术概念。习近平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必须以独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概念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等核心要素为支撑。事实上,这样的概念体系已经提出并形成,如 “四个全面”“五位一体”“四个伟大”“四个自信”“两个百年”“中国梦”“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等一系列的新概念、新话语、新理论,这些概念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具有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又迫切需要实现理论化、学理化、系统化的升华,使之上升至本质化、规律化、体系化、理论化的层面,进而成为严谨的学科概念、学术概念。这是因为作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的最基本单位,如果没有对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新概念的抽象、概括、表达,也就没有所谓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意识形态理论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离不开科学严谨的概念体系支撑。因此,深入系统阐释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新概念、新话语、新理论就成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的必然要求。只有以科学严谨的概念逻辑体系为支撑,并使之升华为规律性层次的理论体系,才可能构建起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并成为指导实践的正确方法和路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概念就应当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乃至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新时代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的基础性要求。因此,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一个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独特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的严谨学术概念、学科概念,不仅仅是政治概念或经验层次的总结和提炼,而是升华为学理化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对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与发展规律全新认识和把握的具体体现,也是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其重要的学理支撑价值。
(三)核心要义、独特标志、主要内容
意识形态既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也是为统治阶级利益实现服务的,这是其本质体现和核心功能。作为意识形态的表达与阐释体系,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必须体现其本质,实现其功能,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概莫能外。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本身总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国家特点和历史传承性的,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关于发展道路选择、发展模式探索、发展理念创新、发展价值构建的语言概括、话语表达、理论阐释和价值体现。离开了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积淀、时代背景、具体国情、民族特色和实践探索,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本身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价值和生命力。任何一种意识形态话语体系都不能脱离一定社会存在的历史发展阶段、社会经济基础、国家基本国情、社会政治制度、社会价值追求而孤立存在,必然需要反映现实社会存在,服务统治阶级和集团的利益实现,反作用于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促进社会健康发展,它必须体现时代特征、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利益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就应当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要义和独特标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特征;就应当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个发展阶段和基本国情;就应当回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社会主要矛盾;就应当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尊、自信和自觉;就应当为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个根本价值目标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必须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体现核心要义、坚定自信、彰显本质特征、阐释科学内涵,凸显独特标志、传播主要内容,使其升华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动指南。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核心要义。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首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目标,即“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最新阐述,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构建的重大命题。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核心功能在于价值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利益和目标追求的最核心价值表达,也是其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生动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并非主观臆造,而是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体现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进程中,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中,必然的历史逻辑、成功的实践逻辑、科学的理论逻辑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体现了中华民族最为核心的共同价值追求,反映了发展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现实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具有强大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支撑,又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更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的集中体现,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个起点低、人口多、底子薄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进而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作出更多的“智慧”与“方案”贡献、理论与实践贡献。只有方向正确、主题鲜明、核心明确、实践成功,话语体系才能理直且气壮,才能实现理论更加“彻底”且“服人”。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独特标志。话语体系标志的独特性内含着思想、理论、价值的独特性,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标志的独特性彰显着价值引领的独特性。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独特标志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什么其他的“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标志;始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其独特的领导力量标志;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价值取向,“人民至上”是其显著价值取向标志;始终坚持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其治国理政的显著标志;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意识,指导思想的科学性和主导性是显著的指导思想标志;始终坚持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和平发展道路,道路选择的合规律性是正确处理内外关系的独特标志;始终坚持和完善独具中国特色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体系,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有本质区别,又不同于资本主义,制度体系的先进性凸显着制度优势的独特标志;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集中体现新时代国家文化软实力,蕴含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家日益强大的文化密码、价值取向、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的先进性彰显了其发展底蕴的深厚性,是其独特的文化标识;不断为人类社会发展共同价值取向和解决全球治理提供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智慧与方案的共享性体现了独具魅力的贡献、格局、情怀,是其显著的价值贡献标志。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独特标志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历史方位的反映,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的反映,是对“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价值取向的反映,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文化自信的话语表达体系、思想阐释体系、价值引领体系。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主要内容。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以一定的价值立场和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必然蕴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也必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圭臬,构成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立场和价值观点,既体现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又顺应了国家、社会、社会成员的共同价值期待;既有效回应了所谓“普适价值”的侵扰,又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作用;既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又增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既体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动力,又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价值追求。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主要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体系,既涵盖国家、社会、个体层面的核心价值追求,又包括对内话语权和对外话语权两个方面的价值含义。对内话语权强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和引领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和价值追求,牢牢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对外话语权强调中国在国际上的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力和话语能力,体现为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整合和价值引领。
二、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特征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主要特征总是与网络及网络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目前学界对于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特征的分析主要是基于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以及话语权的自身属性、特征、互动关系、主要表现展开的。总体可以归纳为:话语主题从“阵地争夺”转为“话题抢夺”,话语主体由“一元主导”转向“多元共享”,话语载体由单向性转为多向性互动,话语内容由“唯一同质”转向“多样分众”、由“政治权威”转向“理论权威”、由“崇高”走向“现实”,话语方式由“鲜明”走向“隐形”,话语环境由“分立”走向“融合”,话语传播由“完整叙事”转为“碎片传播”,等等。这些涉及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一些显性要素,如话语主题、话语主体、话语载体、话语内容、话语环境、话语传播等,显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显示度,为我们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特征问题拓展了思路。探究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特征还可以从其本质特征和基本特征两个维度展开。本质特征体现了事物的根本属性和表现,是组成事物独具个性并起支配作用的存在,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最为显著的特征表现;基本特征则反映了同一类事物的主要特点,两者之间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只有把握了本质特征与基本特征的辩证统一,才能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主要特征。
(一)本质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本质特征。意识形态在本质上是关于价值观的理论体系,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则是价值观表达体系。意识形态的本质规定性决定了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本质属性和本质特征。任何社会意识形态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集中体现意识形态的本质,反映着根本价值诉求。“社会意识形态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意识,其核心内容体现了阶级、政党、国家对自身根本利益要求的深刻认识,对自身发展道路和目标任务的高度概括,对自身理想信念和行为规范的集中表达”。阐释意识形态存在的科学性、合理性、正当性及其价值正确性问题就是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所要阐释和回答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旗帜、理想目标、发展道路、制度体系、理论支撑、价值取向等问题,它所要解决的是“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前进”的根本问题。这些问题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问题,实质上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也就是说,核心价值观揭示的是阶级、政党、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追求和核心价值取向,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处于核心地位,决定着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彰显着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凝聚力、引领力,是对阶级、政党、国家、人民的生存发展起核心作用的思想体系。一个阶级、政党、国家的发展模式是否成熟、制度体系是否先进、根本利益表达是否明确,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合理性,以及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引领力。没有在实际行动中坚持和发展意识形态中的这个核心价值观,就没有思想上的统一和行动上的自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本质体现。
(二)基本特征
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基本特征体现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一般特征之中。在体认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本质特征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由于网络结构、网络思维、网络媒介、网络互动等特殊性赋予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所承载的一般特征。
第一,话语语汇的网络化。语汇是构成话语体系的基本单位,也是人类思维活动表达的结果呈现,其生成和发展既与特定的语境相关,又与独特的思维方式密切联系。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生成于网络空间,特定的网络语境催生着话语语汇在观念、表达、传播上表现出的网络化特质,形成了独特的网络话语语汇。由于网络话语更贴近网络交流沟通“短、平、快”的实际需要,更易实现便捷高效的沟通交流,因此,简化的、意会化的、表情化的、数字化的、流量化的,甚至是娱乐化的网络词汇层出不穷,网络化的语汇调节和营造着网络信息沟通氛围,特别易于被网络新生代所接纳,因而传播更快,影响更广。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以网络技术为支撑,以网络文化为内容、以网络社会意识为内涵的具有网络特质的话语体系。同时,意识形态是人类思维活动的产物,网络思维具有其显著特征。网络思维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西方思维注重理性思辨、逻辑分析和显著的个人主义至上的思维模式,也不同于中国重感性体验、直觉思维和显著的整体主义至上的思维模式,而是表现为显著的开放性、即时性、创新性、融合性、极简化、数字化的网络思维特点。网络作为中西方思维模式的汇聚地,网络思维既有中西方思维特点的传承与融合,又有网络思维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网络思维的独特性导致网络话语语汇的网络化。
第二,价值表达的多元化。在网络时代,利益分化是不争的事实,利益表达自然呈现多元化特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世界上具有多元价值观的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自由传播,使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带有鲜明的全球化烙印,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网络所承载的多元化价值取向,既可能引发在多元价值取向比较中作出理性甄别、判断和选择,也可能造成思想体系、行为规范、道德理念、价值判断表达的分歧甚至冲突,进而可能引发价值选择困境。多元价值表达是现实,实现主流价值的充分表达和主导引领才是关键。
第三,表达方式的多样化。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生成与发展的场域不同、依托的平台不同、使用的信息沟通工具不同、话语主体的特质不同、话语对象的指向不同都可能直接导致表达方式的差异,话语表达的呈现方式更趋多样,话语体系表达方式也更为复杂,既有网络话语、微博话语、微信话语等基于不同语境和不同信息交互平台的话语表达,也有程序话语、表情话语、播客话语、动画话语等,文字形式、数字形式、音频形式、视频形式等多媒体化的话语共享在网间传播,杂合交融、形象生动、载体多元、形式多样。
第四,话语规则的“相对滞后性”。话语体系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在于话语规则的规范性,但先有话语后有规则是网络话语体系的常态表现。网络主体的自主性、平等性导致话语体系建构主体的广泛性与普遍性,“虚拟化”“自主化”“开放化”“创新化”“表现化”“我的地盘我做主”式的思维价值取向使传统意义上的话语规则常常被突破,而新的话语规则尚在构建中,往往导致话语规则建构相对“滞后”或“延迟”,迟滞的话语规则可能使无拘无束的、跨越国家地域的、跨文化的、中英混杂的、拼音简化的、方言异化的、数字化的、谐音化的、俗语化的话语再造层出不穷,其中既有传达正能量的价值表达与价值选择态度,也有娱乐化、低俗化的消极情感宣泄。因此,构建全新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规范显得尤为紧迫。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以网络为载体形成和发展的,网络的独特结构、思维方式赋予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表达方式。传播媒介影响着话语规则,准确把握其特征和生发规律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浸润于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生成与发展的过程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影响,如何在话语语汇网络化、价值表达多元化、表达方式多样化、话语规则“相对滞后性”中保持本质特征,凸显其核心要义、独特标志、主要内容,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表达力、传播力、阐释力、主导力、引领力,成为既反映本质特征,又展现其基本特征的关键所在。
三、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价值
“‘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显然,一种事物是否有价值、价值大小、价值何在并非事物本身的固有属性,至少应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满足需要”。价值是利益和需要的反映,利益需要是价值产生的基本动因,即客体对主体积极意义及其有用性的价值表现。尽管价值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经济价值形式,也可以表现为精神价值层面,但如果不能“满足需要”也就无价值可言。二是“基于实践”。事物价值的生成与发展并非主观臆想,而是来自客观实践,实践的验证性和成效度成就了价值的存在性和“价值量”。三是“反映关系”。价值体现在主客体存在和属性的关系之中,“是主体和客体在实践、认识中达到的一种统一,是主客体统一所具有的某种特定性质和状态”。作为反映一定社会存在的特定的范畴、概念所构成的思想体系、理论体系和价值体系,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必然承载着新时代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追求,必定要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必然要反映主流意识形态所揭示的“关系体系”。换言之,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价值就体现在满足最广大人民根本需要,体现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步发展的实践中,体现在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构建主客体统一的特定性质和状态之中。
(一) 价值观的表达
话语的基本功能在于价值表达,价值表达与价值认知相伴而生,没有准确的价值表达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价值认知,当然就不可能有笃定的价值认同。离开了社会普遍的价值共识,意识形态的意义也就不复存在。可见,价值观表达是价值观认同的前提和基础。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基本功能在于价值观表达,但又不限于此,表达只是话语体系作为工具层面的功能体现,更重要的是价值表达必须体现在理性层面和价值层面。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状态的客观反映,是特定时代、特定群体利益关系及其价值取向的综合表达。从表象看,它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交往行为中由交往主体通过语言符号建立起来的表达与接受、解释与理解、评价与认同等多重认知关系。从深层看,它是受经济发展阶段、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所支撑的影响力制约的,是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诉求、价值取向的思想理论体系的外在表达形式。利益主体的规定性、价值取向的同一性,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达、传播、引领过程中,准确且充分的核心价值观表达是其存在的根本价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是认同的前提和基础,正确的价值观认知需要通过话语体系的表达来呈现,这就需要实现于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内化、外化的全过程。越是面对纷繁复杂的多元价值取向和社会思潮纷扰,越需要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正是在核心价值观表达与传播中体现其基本价值的,也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达中构建、完善和发展的。
(二) 价值观的阐释
话语表达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话语体系首先表达的是“理”,而话语体系的背后是“道”,理清则道明,理清需要通过一定的话语体系阐释。意识形态所内含的价值观是否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是否能够准确反映利益关系、利益诉求、价值取向,并非凭借主观臆造或者理所当然的想象,必然需要科学的理论支撑、严谨的学理分析、缜密的逻辑推理、丰富的实践验证来体现。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本身就具有交流互动功能、整合建构功能、批判辩护功能、价值导向功能、社会规范功能、文化传承功能。通过交流互动“知理”,通过整合建构“确理”,通过批判辩护“明理”,通过价值导向“引理”,通过社会规范“规理”,通过文化传承“续理”,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正是在实现其基本功能的进程中阐释核心价值观科学性、合理性、正当性的,并在此过程中明确回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为什么对”的问题,在阐释核心价值观合理性的过程中体现其系统性和学理性,呈现其解释力和说服力,彰显其表现力和引领力,在阐释核心价值观科学性中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支撑和学理分析价值。显然,在网络时代,我们要达到“理清且道明”的目的,不至于陷入“有理说不清”的窘境,就需要进一步解决“怎么说”“用什么话语说”的问题,这恰恰是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必须承载的功能和价值体现。
(三) 价值观的整合
在网络时代,网络空间的多元化价值观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多元价值观并存的网络空间往往存在三种倾向。一是“西方中心论”,认为西方所推崇的价值观是“普适”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是值得普遍“认同”“推广”“遵循”和“效法”的。二是“价值虚无论”,认为意识形态价值是“虚无”的、“无实际意义”的、“难以抉择”的,因而出现了“普适价值”“淡化意识形态”“去意识形态”等错误观念。三是“泛意识形态论”,简单地、机械地、扩大化地、唯意识形态化地看待意识形态问题,其核心问题就在于“普适价值”是否存在、多元意识形态可否并存、主流意识形态能否整合与主导,以及如何整合和主导。事实上,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意识形态从来没有所谓的脱离历史发展阶段和具体国情的“普适”“虚无”和“泛化”,有的只是对社会存在的客观性反映和先进性体现。意识形态发展的历史证明,先进的取代落后的、客观的取代主观的是其规律性反映,也是先进意识形态整合价值的必然。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语境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科学的理论支撑奠定了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伟大实践的总结,其奠定了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的基础,反映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利益价值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与自觉,彰显了先进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理论的科学性、实践的验证性、文化的先进性必然支撑价值的整合性和主导性。作为一种价值观表达体系,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能否在多元并存的价值选择面前保持主导地位,关键就在于能否实现对多元价值观的有效整合,使其所表达的核心价值观成为广泛的价值共识。换言之,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先进性”“共识度”成为检验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价值观整合价值的最直接表现,也是其影响力、传播力、整合力、引导力的具体体现。事实上,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不仅是价值观判断、选择、规范和系统化的过程,也是价值观整合的过程,即价值整合功能实现的过程。主流意识形态能否在纷繁复杂的多元价值观中独领潮流,在价值取向“迷宫”中坚守正确方向,在理论阐释中“以理服人”,在引领价值共识中整合多元价值存在的“最大公约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话语体系的整合力。这是因为,任何一种意识形态的权威性、甄别力、阐释力、传播力都不可能凭空产生,都需要“整合多元、体现先进、突出主导”,在整合中形成共识,在整合中彰显价值,在此过程中,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价值整合力不可或缺。
(四) 价值观的传承
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长期过程,继承与发展是其基本特征,反映价值观表达体系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伴随始终。价值观一经形成虽然具有相对稳定性,但绝非是“封闭僵化”“一劳永逸”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需要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实现创新,另一方面需要在话语体系的建构与传播中发扬光大。从本源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自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源自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源自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共同价值期待,历史继承性、理论科学性、实践验证性、价值统一性成就了核心价值观构建。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建构过程实质上是对核心价值观传承、归纳、提炼、阐释、升华的过程,既要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传统话语和价值理念,又要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在新的实践认识活动中不断“扬弃”,构建全新的话语体系;既要继承中国优秀传统历史文化思想理论,又要结合网络文化新语汇、新思维、新理念,进而保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要的“张力”。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不仅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也需要不断升华认识,使之上升至系统化、理论化、规范化的价值表达体系、思想阐释体系。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形成和发展就是在传承中发展,在创新中完善的过程。在网络时代,实践的形式更为丰富,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实践,也包括“网络虚拟实践”,但无论哪一种实践活动和实践成果,都需要体现于话语体系建构过程之中,都需要在传承核心价值观中延续、丰富和发展,进而彰显其价值观的传承价值。
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正是在表达、阐释、整合、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展示其独特的价值内涵,实现其创新和发展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