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召开后,国际公法教研室党支部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为培养学生具有全面的综合能力,特别是独立的思维方式的养成,不断探究教学方式和授课内容,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立德树人,持续推进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创新。
在国际法学院党委的关心下,国际公法教研室党支部召开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专题研讨会。党员教师结合自身做出的努力与成绩,围绕如何推进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就丰富课堂内容、满足学生需求、提升育人效果、传递正能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这之后,党支部的成员积极行动起来,用实际行动“映红讲台”。
从2017年开始,党支部的老党员——管建强教授尝试通过“辩论赛进课堂”的方式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在管教授“辩论赛进课堂”的教学改革中,辩论选题经过精挑细选,不但能够较好地辐射教学知识点,并且深挖爱国主义教育题材,例如二战后东京审判的管辖权是否具有充分的国际法依据?又如中国二战受害者是否具有对日本的索赔权?每一场辩论赛有50分钟,可以考察和评估学生辩手8人和学生评委2人的课堂表现。辩手的表现和评委的点评是判断学生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占平时成绩的80%,而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因此,辩论赛表现在总评成绩中的“高占比”促使学生们不得不“开口讲”和“动脑经”。每场辩论结束之后,指导老师会评出优秀辩手和优胜团队,并且就辩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教育意义进行深度讲解。在一个学期里,辩论赛能覆盖选课的全体学生,达到全员参与的目标。
在管教授的努力下,“辩论进课堂”的教学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听课到主动学习,并且绝大多数同学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求知欲。于是,学生在自主调研、团队合作、临场应变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的基础上,管教授通过选题设置、表现评价和深度讲解,将国际法的专业知识和爱国主义精神更加生动和形象地灌输给学生,让学生们在求知明理的过程中自觉懂得爱党、爱国、爱人民的道理。
在老党员的带动下,中青年教师也积极行动起来。在教务处和学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国际公法教研室党支部的中青年教师通过精心设计与辛勤工作,成功地在《国际公法》课程中融入两个系列精品教学专题,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系列专题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中国的大国作用”系列专题,并且录制成教学视频。这两个系列精品教学专题紧扣当今世界的时代脉搏,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中国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将正确的“三观”教育融入《国际公法》的课堂,增强了学生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取得比较好的思政效果。因此,随着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国际公法教研室党支部较好地突显了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扎实地落实了专业课程“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改革目标,取得较好的思政成绩。
由于课程建设的成绩突出,所以《国际公法》课程被我校列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重点建设课程,并在第一期建设周期结束时免检结项,进入第二期重点建设阶段。同样由于课程建设的亮点较多,所以《国际公法》课程获得“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荣誉称号,还被上海市教委确立为“上海高校优质在线课程建设项目”。该课程的主讲教师也获得一系列荣誉和奖励。例如,管建强教授荣获华东政法大学2017年度优秀主讲教师的荣誉称号;又如,张磊教授荣获上海市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荣誉。此外,张磊教授和王勇教授还先后获得中金缘法奖教金(侧重教学成果的重要奖项)。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