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党一百周年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上,为了缅怀伟人,追寻毛主席追求真理、救国救民的伟大一生,哈尔滨师范大学“星星之火”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了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进行参观,与此同时,邀请到纪念馆副馆长龙剑宇研究员为我们授课讲学。又进入毛泽东同志的故居,参观了伟大的革命领袖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前往毛泽东铜像广场缅怀这一位历史伟人。
01心怀红色信仰 点亮奋斗青春
(一)缅怀伟人——韶山市毛泽东同志纪念馆
“星星之火”暑期社会实践团抵达韶山,探访毛泽东故乡,探寻伟人的光辉一生。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首先我们来到了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馆内细分为“生平馆”与“遗物馆”两个部分。其中生平馆设有《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专题展览,既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生平介绍,同样也是对中国革命的历史梳理。生平馆以图文的方式介绍了毛泽东同志的生平,而遗物馆的6000多件实物,则以另一种方式向我们讲述了很多不为人们熟知的故事。
通过馆内讲解员的讲解与任大顺老师的科普,社会实践团成员们凝望着一张张信纸、一件件遗物,脑海中呈现出无数动人心弦的革命故事。
(二)致敬伟人——“诗言志”主题研学活动
随后便是馆内开展的研学活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副馆长龙剑宇研究员以毛泽东同志“诗言志”为主题,讲述了人们口中诗与远方的意义所在,并指出解决现如今年轻人当中较为普遍存在的“佛系、躺平、内卷”等现象的关键是当代青年需要具有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的责任感与担当意识。此次研学活动,我们以革命时期年轻一代的理想与信念、责任与担当为切入点来探讨如何解决当代年轻人的“佛系、躺平、内卷”问题。
听完龙剑宇研究员的讲解,实践团成员赵芯澜同学深有感触。她认为毛泽东同志的诗歌塑造了人民群众整体形象,真正做到了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正如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中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应该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责任。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需要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来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研学活动的最后,龙剑宇研究员引用习总书记的讲话为同学们寄语——“希望咱们实践团成员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02瞻仰主席铜像 追寻闪光足迹
(一)伟人故事——毛泽东图书馆
实践团抵达毛泽东图书馆,数不胜数的藏书映入眼帘。毛主席一生嗜读,他常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又说,“一天不读报是缺点,三天不读报是错误。”毛泽东的读书习惯和阅读偏好早在青年时期就已经养成,也正是在那个时期,他与图书馆建立起密切的关系。
在任大顺老师的带领和讲解下,我们感受到了毛主席对读书的热爱,学习到了毛主席独到的读书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毛泽东在一师时积攒了许多读书笔记,后来送回韶山存放。1929年,国民党军阀何键派人到韶山抄他的家,他幼年时的塾师冒险从火堆里抢出两册教科书和一个笔记本。幸存的这个笔记本,竟包含手抄的《离骚》《九歌》和70多页《讲堂录》,这是毛泽东1913年10月至12月的听课笔记和读书札记。这样的故事及其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品质令每一位成员佩服和敬仰,也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随后,老师和同学们各自挑选了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享受片刻的阅读时光。
(二)伟人足迹——毛泽东故居
距离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不远的地方,在一片美丽的田地与荷塘的正对面,有几间土黄色的草屋,那就是毛泽东同志的故居。
历经百年,我们仍能从这几间简单的草屋中探得一些这位伟大人民领袖的生活痕迹。毛泽东同志于我们而言不再仅仅是影视中、故事中的形象,而是穿过百年历史长河,真真正正生活在华夏大地的中华儿女。
(三)伟人光辉——毛泽东铜像
最后,我们怀着无限崇敬和怀念之情来到毛泽东铜像前瞻仰领袖风采,感怀革命历史,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共同缅怀伟大领袖、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
通过本次韶山之行,我们体会到了前辈奋斗之路是如此坎坷,但是他们依然奋勇前行。历史不仅是让人缅怀过去的,更是让人传承其精神的。韶山之行已结束,但历史的巨轮仍在滚滚向前,毛主席的精神财富已经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