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红日》
推荐人:董坤、李月琪
《红日》主要描写的是1947年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王牌军74师在山东战场上的涟水、莱芜、孟良崮的这三个连贯的战役。文中首先描写了发生于1946年底的涟水战役,由于国民党军队既有装备和数量的优势又有美国的支持,所以此战以国民党军队攻占涟水,解放军因伤亡惨重而被迫撤退作为结局。之后,描写华东野战军重整队伍,总结经验教训,迅速拿下了莱芜;文中以此战大捷作为过渡,着重描写了孟良崮战役。1947年4月,张灵甫率领的王牌军74师,也是国民党五大主力部队的第一主力,再次向沂蒙山区大举进攻,华东野战军把敌人逼进了孟良崮一带,全面包围了敌人,此时国民党的外围后援部队又把华东野战军包围了起来,企图与74师里应外合,一举歼灭华东野战军,情势非常危急。但华东野战军上下一心,一面抵御外围敌军,一面集中火力24小时内攻上了孟良崮的高峰,经过三天三夜激烈的战斗,华东野战军英勇的战士们,攻上了孟良崮高峰,最终把躲藏在山洞里的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和他的残兵败卒,统统歼灭。华东野战军经历了惊心动魄的艰难曲折,经过了无数战士的牺牲,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小说真实地再现了解放军取得胜利的不易与艰辛。
书中所描写的这些惊心动魄的战役,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华东野战军英勇善战的气魄,团结一致的军心,和那为了理想与希望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内部的腐朽,军队里派系林立,各自保存实力,打自己的小算盘,在莱芜战役中,74师为保存实力,没有支援友军,致使在孟良崮战役中,外围后援部队也没有全力营救74师,最终导致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华东战场的全面溃败。
在小说的开始,作者将解放军处于“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绝境之中,与当时习惯于描写解放军“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文学作品相比显得更为真实。之后,小说以莱芜大捷的胜利作为过渡,最后集中描写孟良崮战役歼灭国民党“王牌军”74师,达到高潮。三次战役有主有次,但浑然一体,作者在对历史事件的叙述中,生动形象的展示出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现代革命战争,经历了惊心动魄的艰难曲折,经过了无数的牺牲,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红日》主要用于歌颂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个基本观点是人民战争。人民的军队,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战的;人民也正是战争的主力,他们是人民军克敌制胜的基础,离开了人民的支持,人民军将一事无成。《红日》中无论是写涟水战役的守卫战,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的包围战、攻坚战,还是写在这期间零星发生的各种中小型的战斗,无不写到了战争与人民的关系,突出了人民的力量。而也正是有了人民的支持、人民的拥护,人民的军队才能是真正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正义之师,才会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本书共分十六个篇章,在这么多的章节中,我最喜欢第二章节,它主要描写军长沈振新,通过对这个人物的塑造,我眼前顿时浮现出一位做事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军长,看到了一个为他人着想,和蔼可亲的领导人物。军长沈振新通过对俘虏的审问,对工作人员的亲切慰问,以及对死去战友的怀念,通过这些可以看出他的军长人格。
相比之下,他与其他官员大不一样,其他官员自以为是,而他身先士卒,时时照顾奔波在一线的战友,对战友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战士们感到心中一股暖流温暖着全身。他是一位顶天立地,拥有独特魅力的男子汉,我们应当向他学习,学习他的领导风范,学习他具备的党员闪光点,对人和蔼的态度,更要学习他的舍己为人,舍生忘死的高尚品质,这种品质将激励着我们走的更远,更久!我想这就是“红日”的意义,是我们心中的红日,是我们的模范,这本书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在品读文学作品的同时感悟其中的红日精神。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