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探索

2021-03-17 15:31:11 张守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我校通过变革教学模式,把双创融入学生血脉,学院搭建创新创业普及教育平台、创新创业专业教育平台、创业辅导平台、微创业培育平台,提供了贴合实战的双创课程及训练,促成大学生的最大化发展。纳米功能材料研究所成立于200712月,成员由化学、物理、材料和药学等领域优秀中青年学者组成,通过前沿学科交叉,把化学、物理、药学、生命科学等学科与纳米科技结合起来,建立一个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拥有河南省民办高校中首个目前唯一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纳米复合材料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和河南省小分子新药研发国际联合实验室),并孵化有新药研发和新材料研发公司,承担了大量科研项目, 重要成果不断涌现,为支持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坚持科研促进教学,科研资源对本科生开放。研究所作为学校相关专业创新训练基地,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创新训练岗位和毕业论文设计平台。同时多名研究人员承担了纳米材料与技术和药学等相关本科专业的专业课教学工作,把科研成果引进到课堂,有效的促进了教学工作,截至目前,在所实习人数达212人,研究所老师指导毕业论文人数96人。指导学生主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6项,其中5项国家级大创项目,8项省级大创项目,3项市级大创项目。学生参与发表论文共11篇,其中SCI一区4篇,SCI二区3篇,SCI三区3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1篇。申请发明专利共9项。指导考取研究生人数42人,考取博士5人。学生毕业后加入研究所孵化公司工作31人。

1项目驱动下提升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探索

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科研创新精神,研究团队积极吸收相关专业学生进入团队,采用项目教学法,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的具有学科交叉特色的科研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把课堂教学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初步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研究所通过承担的大一新生专业导论课和为本科生专门开设的《产--研创新实践》课程,让学生认识到专业创新实践的重要性,并在低年级通过项目式创新课程提前进入老师团队学习,并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学生到了高年级,结合实践教学结果和前期参与科研项目的经验积累,组建学生团队申报国家和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现了学生科研项目的立项和课题开展等一体化创新实践,并且项目完成后可作为毕业论文课题内容,同时学生的创新实践项目经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组织评审认定了创新学分。例如我校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学生2015级韩世成、2015级李魏、2016级王荣臻、2016级袁志超、2017级张全淇、2017级王伍旋和2018级王衡等参与了杨保成教授和张守仁博士团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老师的指导下将科研项目与实践训练相结合,获批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3项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项。陈林博士团队指导的2017级药学专业学生孙凯、孙亦钊、刘春辉和黄妍妍等学生获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截至目前我校近百名相关专业学生参与了研究所的科研项目,研究所培养的学生团队主持省级以上创新训练项目16项。

2  实验室平台开放对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研究所拥有河南省纳米复合材料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和河南省小分子新药研发国际联合实验室,平台仪器全部加入了河南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公用网等平台,来实现大型科研仪器的资源共享与技术服务,为河南省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提供了共享开放平台,同时也为相关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帮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为郑州大学、河南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安阳工学院、中原工学院、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洛阳师范学院、河南工程学院、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洛阳惠中兽药有限公司、北京阳光诺和药物研究有限公司等相关单位部门提供测试和技术服务70万余次。    

实现实验室平台全面开放是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校培养创新型和服务型人才的前提条件,研究所5000平方实验室和总价值3600余万元的大型仪器设备全部对本科生开放,学生可将自己的创新想法与老师进行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将想法通过实验变成现实。实验室平台的开放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拥有就业和升学所需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研究所实行准入制度,学生在进实验室之前进行安全培训和教师指导,经过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增强了学生安全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学校2012级药学专业刘洪光跟随老师进行药物分析分离相关仪器的学习和操作使用,创新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并留所继续开展工作,现已成为仪器分析服务组骨干成员。2015级纳米材料与技术学生李佳奇,在本科期间利用大量时间跟随导师学习纳米材料多种大型仪器的使用方法,并协助老师开展技术测试服务,药学专业2015级余文洁、2016级朱明君、2017石建敏和2019级赵思静等经过老师培训加入了药物仪器分析服务团队,实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的结合,提高了动手和创新能力,并深刻掌握了专业知识。

产教融合对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深化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改革,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而黄河科技学院自建校以来一直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不仅仅适当采用成果导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能力,更是与企业建立了深度的融合。黄河科技学院纳米功能材料研究所对于人才的培养方式就遵循了这个方针。黄河科技学院纳米功能材料研究所作为郑州市创新创业综合体——“U创港的技术服务平台,孵化了黄科大质检服务有限公司、河南纳晶科技有限公司和河南晟翔医药有限公司等公司,进行超级电容器及新型电池、纳米材料、新药研发等方面高科技产品的研发和技术服务,为学生工读结合、勤工俭学创造了条件。研究所党支部每年组织相关专业学生参与孵化公司项目实验。例如,2017年有三名药学专业的本科生参与了河南晟翔医药有限公司的肺癌项目,跟随导师进行先导化合物的合成,其有机合成的创新实践技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孵化公司每年都选拔来所实践的毕业生加入到研发团队中,目前孵化公司已与31名本校毕业生签订就业合同,这些学生来到公司就能直接参与到项目中,能够顺利工作。如学校医学院药学专业2011级杨留培和2013级刘焕拨等毕业后就进入了研究所孵化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现已成为骨干研究人员。

4 导师制对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研究所坚持探索推行学业导师制。从大一到大四,导师对材料和药学等相关专业学生开展学业、实践实操、应用创新等个性化指导,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和终身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学生定期参加研究所专家邀请报告,学术沙龙等活动。导师对有继续深造的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和考研填报学校等进行指导,同时与学生交流心扉,亦师亦友,做学生在学习和生活 中的向导和知心朋友,搭建友谊+教育+科技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纳米材料与技术和药学专业学生在论文、专利等成果产出方面成果丰硕,累计发表学术论文共计11篇,申请发明专利共计9项。攻读研究生数量和层次逐年提高,累计帮助培养42名本科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并有5人攻读博士研究生。2020年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15人报考研究生,录取8人,升学率也提高至53%左右。

责任编辑:谷正艳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探索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