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立项为第二批全国高校样板支部建设单位一年来,支部围绕“一个目标”、坚持“两个融入”、完善“三大机制”、探索四个“党建+”,不断推进支部建设。
一、围绕“一个目标”,强化责任保障
强化责任是样板支部建设的重要保障。自申报起,我们紧紧围绕“抓实样板支部建设”这一目标,对标样板支部建设任务和要求,切实增强抓党建工作的主动意识,认真将责任细化到人、量化到岗,确保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干、件件有着落。
二、坚持“两个融入”,打造特色亮点
一是专业融入党建。支部立足学院建设发展实际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特殊性,根据支部党员的特点和优势,通过开展系列党建活动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宣传普及,实现党建引领专业建设、专业促进党建工作的目的。支部成员有5人加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省级科研团队,2人拥有国社科项目,1人拥有教育部青年项目和省社科重点项目。
二是新媒体融入党建。支部把新媒体融入党建工作中,在全国思政网建立“育人号”展示平台;设立“支部风采”网站专栏,报道支部建设进展和优秀党员事迹。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第一天,支部率先组织线上升旗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该活动被学习强国等5家媒体报道。
三、完善“三大机制”,强化制度保障
我们对标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基层支部“七个有力”标准和细则,从严从细加强支部组织建设。
一是完善教育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支部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长效机制,全方位多角度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理论学习带动专业研究。学校高度重视支部建设。2019年学校年终考核中给予支部3万元奖励;2020年,学校配备专项经费3万元,队伍建设成效明显。支部下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获评市级“最美巾帼奋斗集体”。自2014年中宣部委托中国社科院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博士生以来,支部连续五年都有党员考上就读,在全国都十分少有。
二是完善组织机制,强化带头引领。学院党总支把完善组织机制,强化带头引领纳入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制订了《教工党支部工作主体责任清单》《党员积分管理办法》等,对基层党组织的运行、党员管理提出明确要求;学院的绩效分配办法将党建工作成果、获奖项目和人员纳入年终奖励范围。成立样板支部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落实“双带头人”要求,支部书记是哲学法学双博士、全国优秀教师、省“121”创新人才工程人选。学校党委书记罗成翼联系本支部,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全程参与支部活动,带头学习党的理论,主讲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全校倡导推行的“235”基层党建工作模式、“三对标三检查”活动、思政课教师作风建设“六个找一找”等,有力推进了样板支部建设。
三是完善服务机制,增强凝聚能力。支部以强化服务功能作为创新和改进工作的基本着眼点,为架起师生“连心桥”,党支部建立党员联系学生寝室制度。疫情期间,党员志愿者下到学生寝室为学生搞卫生、晒被子、洗床单、邮寄物品,在学生和家长中引起极大反响。
四、探索四个“党建+”,培育工作品牌
我们严格按照支部建设“七个有力”要求,探索四个“党建+”,在培育高校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品牌、育人载体等方面的经验特色初步彰显。
一是“党建+教学科研”。围绕教学科研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学,以教师党员为骨干,已开展“三位一体”教学改革研究,教研室“五化建设”、“五微”特色思政课建设等工作。6人次获省级教学竞赛奖励。以博士、教授党员为核心,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和“城市伦理研究”两个科研团队,充分发挥教师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其中一个被评为省级科研团队。17人次获批省厅级项目,在《经济日报》《湖南日报》等刊物发表文章10篇。
二是“党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党课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会”教育活动、“学思政育新人系列班会”等活动,开展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是“党建+学生创新创业”。由党员教师和政府党员专家和企业家的指导的模式,立足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特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立项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获互联网+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2人。
四是“党建+团建”。开展“支部对接寝室、教师党员联系学生”活动,扎实推进“六进公寓”工作;指导学院团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党建知识学习,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号召广大青年勇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图片1.png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