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者:李敏
霍山县,隶属于安徽省六安市,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腹地,霍山人杰地灵,民俗风情,人文历史源远流长,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
1947年6月30日夜,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先后摧毁敌人在黄河南岸布置的数道封锁线,取得了鲁西南战役的胜利,打通了通往大别山的通道,8月27日进入大别山区,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1947年9月3日,刘邓大军三纵7旅19团从独山经小七畈直入霍山、解放霍山。同日,8旅主力在攻克金家寨、麻埠、流波“石童”之后,经石家河、诸佛庵到达霍山县。
9月4日在霍山城关召开群众大会,三纵副司令员郑国仲作了重要讲话,宣告中共霍山县工作委员会和霍山县民主政府成立。民主政府张贴了告示,宣告新政权的诞生。岳西县城解放后,刘邓大军转入外围作战,留8旅在郑国仲指挥下,以岳西为依托,在皖西各地打击敌人,贯彻新区各项政策,保卫新生的政权,开辟根据地工作。
张家店战斗主战场—山王河:
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区的迅速展开,直接威胁着南京、武汉。蒋介石惶恐万状,急从蚌埠调其嫡系整编88师前来驰援桂系,妄图消灭我军,摧毁皖西地区新生的民主政权。进入皖西之敌,乘我三纵主力西移之机,乘虚而入,一路重占六安等地;另一路连侵舒城、桐城、太湖、潜山。1947年10月初,敌46师两个团从六安向霍山扫荡,霍山县民主政府被迫迁到龙井冲。三纵令7、9两旅回师皖西,集中兵力歼灭入侵之敌。在我大军接近霍山时,扫荡霍山的敌46师弃城龟缩六安。敌整编88师师部及其所属62旅则由舒城西进,妄图进犯霍山。10月7日,8旅组织小部队在舒城以西的南官亭附近,对敌殿后部队实施侧击。敌虽受我尾击,仍不顾一切继续向西进犯。此时,三纵主力已到达霍山东北石河附近待机。深夜,西犯之敌与我回师的9旅先头部队接触之后,发现我主力赶到,慌忙回窜,龟缩到抱儿岭一带。正当我调集兵力,布置对敌合围时,敌又于8日拂晓,开始向北退缩。刘邓大军立即组织兵力追歼,仓皇逃窜之敌见左右两侧有我部队平行推进,尾部又有追兵,天黑以后,全部猥集在离六安50多里的张家店。我7旅迅速迂回到张家店北面霍山山王河,抢占了几个山头,堵住了北逃和南援的通路;9旅也向张家店西南两面急进,占领外围高地;8旅直插东面,控制有利地形。这样,刘邓大军就以霍山山王河为中心区,从东、北、西三面将敌人紧紧地围困在张家店街上。经9日一天激战,敌三次突围未逞,除副师长张世光化装逃跑外,余悉被歼,共毙伤敌900多人,俘敌少将副旅长唐家楫以下官兵4700多人,缴获山炮3门、长短枪数千支。刘邓大军取得了自进大别山以来在无后方条件下,第一次消灭敌一个正规旅以上兵力的重大胜利。霍山东北部与张家店毗连,与儿街山王河成为张家店战斗的主战场。战斗打响后,霍山县委、县政府立即动员群众,组织担架队积极支援战斗。张家店战斗的胜利,鼓舞了士气,坚定了人民群众的胜利信心,这对巩固和发展大别山根据地有着重大意义。
东西集团坚持对敌斗争:
1947年10月,受敌四十八师大规模“扫荡”,撤到漫水河、胡家河两地的霍山县级机关,被敌县、乡反动武装从大化坪挡腰切成两块,形成东、西两线,各自独立开展斗争。1948年2月,三分区为了便于集中和协调兵力,统一指挥,有效地开展对敌斗争,决定在东西两线的基础上成立东、西两个集团,建立军事指挥部。西集团由霍山西南地区和太平县组成。军分区副司令员李润堂带领二十七团第三营配合太平县基干连和霍山县大队的一部分,以包家河、太平畈为基地,向霍山西南的土地岭、歇马台、漫水河、大化坪、杨家河、四望山一带以及岳西、英山、金寨边区展开活动。东集团由霍山东南地区和岳北组成。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彭宗珠和二十七团团长胡守富带领该团第一营配合岳北县大队和霍山县大队一部分以晓天、三元观、东西溪、黄尾河为中心向舒六发展,并向磨子潭、管驾渡一带游击。
东、西集团为了适应斗争形势的需要,采取“分线负责、互相策应”和“集中打击敌军主力,分散打击敌乡保武装”的战略方针,坚持反“扫荡”斗争,歼灭了不少土顽,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先后取得了奔袭舞旗河、黄金山生擒何硕夫、智擒石家祥、夜袭康皮畈、太平畈横扫敌顽等战斗的胜利,歼灭了大量敌顽。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陈家岭两次突围、桃花冲突围特别是黑炭冲战斗中,作出了巨大牺牲,仅黑炭冲战斗就有107名指战员牺牲。
这些战斗,给盘踞皖西之敌以很大威胁,打乱了它们对我大别山包围、清剿的计划,迫使敌人由进剿转为重点防守,从而奠定了我军转入战略攻势,夺取全面胜利的基础。这对坚持皖西斗争,夺取最后胜利,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刘邓大军解放霍山,重建大别山根据地,为夺取全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其历史功绩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讲述者:李林育
我的家乡在内蒙古乌兰察布,这里曾发生过很多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它们闪耀的红色元素,至今深深打动着我。
这里有集宁战役纪念馆,它位于乌兰察布市集宁区老虎山生态公园内,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为纪念馆题写馆名。馆内陈列包括“抗战胜利”“光复集宁”“集宁争夺战”“大同—集宁战役”“解放集宁”“支援前线”“缅怀丰功伟绩”在内的7个部分、18个单元。其中记录了1946年1月到1948年9月,共产党人齐心协力,统一思想,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战胜了国民党军队,保证了集宁战役的胜利的历史。最令我感受深刻的是发生在“大同—集宁战役”期间的一个故事,一位年龄不足20岁的年轻排长为了守卫集宁城区制高点之一的水塔而战斗到最后一人,最后被国民党兵推下高塔活活摔死。看完这个故事,我感慨于战争的残酷性,但是也让我更加明白当今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如今,中华民族崛起,国家事业蒸蒸日上,百姓生活安居乐业,我们应当忆苦思甜。在我们抱怨于书本上的知识太枯燥而自我沉沦时,在我们面对社会上的打击就自暴自弃时,我们都应该想到,今天这样和平的时代里,有什么比当时战争的环境更为困难呢?红色元素不应该仅仅停留于我们的溢美之词中,我们作为当今时代的接班人,更加应该将这一元素应用到生活之中,用这些红色精神来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动。
另外,我了解到了战役中一位舍身炸城墙的战士的事迹。他叫魏占祥,是晋察冀军区冀晋纵队第3旅第10团第3营第4连战士。1946年1月的集宁争夺战,在16日20时发起总攻后,三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战士自告奋勇对城墙实施爆破。第一名战士携带炸药包冲了上去,被敌人打倒了。第2名战士跟着冲了上去,也中弹倒了下去。夺不回集宁城,不仅关系着张家口和绥东的安危,同时,敌人的谎言便不能被揭穿,在政治上也会处于被动。这时候四连战士共产党员魏占祥背起炸药包,纵身跳出外壕,扑向城墙,在他快要接近城墙的时候,突然负伤倒下,哪知魏占祥忍着伤痛又猛地爬起来,冲到城墙根,将身子紧贴在城墙的裂缝上,拉燃了导火线,火光过后,城墙出现了一个大缺口。攻城部队沿着魏占祥以宝贵生命为代价炸开的通道,潮水般冲进城内,与国民党军展开激烈的巷战。经过一夜的激战,终于在18日早上六点胜利得夺回了集宁。这样的感人事迹,在战役中数不胜数。从这些感人至深的事迹中,我看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的精神,也明白了为何共产党是带领我们不断前进的组织。正是这样的精神触动着我,使我向往加入这个光荣的组织。同时,这些红色因素激发了我的爱国热情,我立志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乌兰察布党史馆主要展示党的历史资料图片,通过照片及实物,生动再现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发展、壮大。乌兰察布党史馆占地总面积20617㎡,建筑面积7700㎡,陈展面积6000㎡,展线全长2000米。主要讲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从1921年至今乌兰察布各级党组织的建立、发展历程,以及乌兰察布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各项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读史书使人明智,学习红色文化,运用红色元素,以古辅今,方能于时代潮头,为国争光!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