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论坛”在河南大学行政楼二楼报告厅顺利举行。我院相关专业的老师和学生积极参加。本次论坛由《生物多样性》编辑部、河南大学主办,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大学生命科学院承办。此次论坛由傅声雷教授、马克平研究员、丁建清教授、丁圣彦教授主持,我院及生命科学学院相关专业的老师和学生都积极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坛伊始,傅声雷教授给大家致开幕词,对到会人员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对到会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然后由刘先省副校长给大家讲话,刘校长介绍了河南大学的历史以及河南大学在黄河流域研究方向的优势。接着由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韩兴国研究员给大家带来了第一场讲座,韩兴国研究员主要从资源可利用性对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影响方面对报告进行了论述。随后,来自兰州大学的邓建明教授做了题为《黄河流域及我国旱区生物多样性格局》的报告,邓建明教授提出生物多样性是决定生态功能服务安全与稳定的核心,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黄河流域省份正承载着4.2亿人口,贡献了约26.5%的国内生产总值,黄河流域拥有几乎所有生态系统类型。另外,邓教授就我国旱地生态系统不同生活型植物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的最新数据与研究成果做了展示。
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的雷光春教授做了题为《黄河流域湿地资源与保护》的报告,雷教授先就湿地概念做了阐述,然后详细介绍了黄河流域的湿地生态系统,特别指出了乌梁素海和黄河口这两个重要的湿地。雷教授对黄河流域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也进行了详细总结。
来自河南大学的韩士杰教授做了题为《浅谈黄河滩涂生物多样性》的报告,韩教授首先对滩涂区植物多样性进行了文献综述,然后对桃花峪滩涂系统研究站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对比展示。
来自清华大学的曹越博士做了题为《黄河流域荒野地分布格局及其保护对策》的报告,曹越博士首先介绍了荒野地研究与保护的重要性,然后详细介绍了荒野的概念、制图、中国荒野地的空间格局,最后聚焦到黄河流域荒野地分布格局及其保护对策。
来自北京大学的李晟教授做了题为《黄河流域动物保护现状与对策建议》的报告,报告提出以陆生脊椎动物为研究对象,主要评估黄河流域内物种评估与多样性、多样性空间分布和保护地覆盖与保护空缺等问题。
来自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赵晓倩博士做了题为《黄河流域植物保护现状与对策》的报告,她从保护植物名录、保护现状、保护对策等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来自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肖治术研究员做了题为《河南太行山区域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功能研究》的报告,太行山区是黄河流域中部和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先行区,生态系统脆弱,但食物链相对完整。太行山区也是我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重点区域。
上午最后一位汇报人是来自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赵亚辉研究员做了题为《黄河流域鱼类多样性与分布》的报告,赵亚辉研究员首先介绍了黄河鱼类的研究历史,然后介绍了黄河淡水鱼类的多样性组成与特点等。
下午首先,丁圣彦教授对各位汇报人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代表我校对各位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河南师范大学的周传江教授讲述了黄河流域河南段鱼类多样性格局研究,该汇报分为五个部分:一、河南省鱼类资源调查工作进展的工作背景;二、河南省鱼类资源调查结果;三、黄河流域鱼类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四、后续工作计划;五、承担的科研项目。
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的李宝泉教授讲述了黄河三角洲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及食物网研究,该汇报分为五个部分:一、黄河三角洲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二、黄河三角洲近海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三、黄河三角洲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演替及其影响因素;四、黄河三角洲底栖食物网特征;五、黄河三角洲陆海生态联通性。
河南大学的周树堂教授汇报了黄河滩区蝗虫大量繁殖的分子调控机制,首先讲述了蝴蝶的生命周期,进而引出了蝗虫演变过程:由集群到迁飞再到大量繁殖,三者循环;随后又介绍了蝗虫的超强的繁殖能力以及蝗虫种类多样性。
山西大学的刘琪博士汇报了若尔盖湿地硅藻生物多样性及其黄河上游保护意义,该汇报分为四个部分:一、研究背景;二、材料与方法;三、若尔盖湿地硅藻生物多样性,包括若尔盖湿地硅藻的新种、若尔盖湿地硅藻的区系特征及区系分布特点;四、黄河上游保护意义。
河南大学的梁国付副教授讲述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栖息地的影响,该汇报分为四个部分:一、景观连接度与森林景观恢复;二、道路对林地斑块连接度影响;三、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生物栖息地连接度的影响;四、黄河下游平原农业景观两栖类生物保护研究。
河南大学的卢训令讲师讲述了黄淮海平原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特征研究—植物、传粉昆虫与鸟类,该汇报分为三个部分:一、黄淮海平原农业景观不同非农生境中植物多样性特征;二、黄淮海平原农业景观中传粉昆虫多样性特征研究;三、黄淮海平原农业景观中繁殖期鸟类多样性特征研究。
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的马勇教授讲述了遥感助力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监测与保护,该汇报分为三个部分:一、蓬勃发展的对地观测技术;二、遥感在野生动物及栖息地检测应用;三、案例介绍。
各位老师亲切生动的汇报方式,赢得了全场阵阵掌声。在之后的提问环节,马克平教授和傅声雷教授和参会师生进行了热烈深入的交流。本次报告拓展了师生们的视野,为我校黄河生物多样性等相关学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