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言”署名文章:千难万险何所惧 大战大考炼真金(三)

2020-09-16 21:08:29 学习强国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开宗明义指出:“在过去8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


(三)

大河奔涌,有缓流也有急流;制度优势,在平时更在战时。

百年大党淬炼的强大优势、7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形成的宝贵经验、40多年改革开放积蓄的雄厚基础,为国家发展注入“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澎湃动力,为跨越坎坷赋予“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回旋韧性。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经受住了“压力测试”,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不断转化为强大治理效能。

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构筑起“铜墙铁壁”。党中央一声令下,两座6万多平方米的医院10多天内建成使用,4.26万名优秀医务工作者星夜驰援,10多个省份20%以上的重症救治专业人员尽锐出战,800余万件防护服、1000余辆负压救护车、超过7万台医疗救治设备紧急调度……一场举世震撼的总动员即刻发动、迅速展开。各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专项资金迅速划拨、战略储备紧急调用、物资入境一路畅通,战时链条环环相扣、高效运转;对口支援机制再显“神通”,19个省份吹响集结号、划分责任田、明确任务书;联防联控大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国400多万名基层工作者牢牢守护住65万个城乡社区。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感叹:“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一生中从未见过这样的动员!”

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是最有力的武器。无论是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还是不吃野味、公筷分餐、保持社交距离,都日益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和生活方式。无论是多学科联合攻关、中西医结合救治,多线程疫苗研发、迭代更新诊疗方案,还是大数据精准溯源、健康码追踪轨迹,或是根据疫情发展实行精准化、差异化的城市管控、社区管控方案,都是中国制服疫情的利器法宝。特别是创新性地大规模应用方舱医院,22天实现由“人等床”到“床等人”的转变,1.2万余名轻症患者得到妥善收治,最大程度阻断了传染源。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评价:中国同行的努力为国际科学界共同应对这一疫情“铺平了道路”。我们深知,敬畏科学就是敬畏自然,尊重科学才能挽救生命。崇尚科学、按规律办事,已经成为国家的气质、国民的品格。

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为抗击疫情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全国31个省区市全部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紧急出台司法决定,快速启动修法程序;依法实行全民居家隔离,全面交通管制,紧急征用调配物资……对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大力褒奖,让日夜奋战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对越法用权、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者依纪问责,对哄抬物价、囤积居奇、趁火打劫者依法惩戒,依法依规、陟罚臧否激发着强大正能量。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全面发力,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

正视存在问题、及时纠正问题是疫情防控和社会治理愈发有效完善的助推器。面对问题采取什么样的态度,考验着制度的本色、治理的潜能。在突如其来的疫情中,我们看到公共卫生体系、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的短板弱项,看到一些干部领导水平、专业能力不足,一些地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依然顽固的问题。我们也看到,在各地群众来“吐槽”、亿万网民“云围观”的特殊时期,政府和民众之间不回避矛盾、不遮掩问题,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正面反馈与互动。“百姓有所呼、政府有所应”“即刻发现问题、即刻解决问题”成为常态,虚心的学习和倾听,深刻的认识和吸取,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中国制度所具有的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和对全国资源的调动能力,是其他制度无法比拟的。”——这是马丁·雅克的赞叹。

责任编辑:董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