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 余蓉 通讯员 耿星
“OMG!不是我一惊一乍,好吃到舌头都要融化,买它买它就买它,脆皮烤鸭,货到付款,包邮到家。”“山外青山楼外楼,土鸡蛋营养不用愁,闻着香,吃得好”……5月26日,湖南化工职院一堂线上语文课由三位老师联袂打造,学生们摇身一变成了“带货主播”。
对于大多数职院学生来说,语文课无非是赏析一下古诗词,提升一下文学素养。如何能让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湖南化工职院语文教师邓滢一直在琢磨。联想到如今受疫情影响,全国许多地区农产品销售受阻,直播带货开始成为助农的“标配”,邓滢策划了这堂“直播助农”主题口语综合实践活动课,还特意邀请了市场营销专业课教师熊美珍和思政课教师李菡,共同给化妆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大一学生们上了这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
课前,邓滢引导同学们走出家门,来到田间地头,用心去察看疫情下的家乡,收集了大量珍贵的资料,提交了许多有价值的项目。400多名学生中,最后组团提交有价值的项目100多个,有为自家带货的,也有为村民们带货的,所“带”之货,有诱人的当季水果蔬菜,有令人垂涎的当地土特产,还有漂亮的民族饰品。来自美丽湘西的麻云玉和任意、苏婉婷、陈汝婷,选择了为家乡青龙村的土特产紫米代言,“选择这个产品,一是想推介家乡,二是也想为抗疫助农尽尽力。” 麻云玉坦言,如何能有效地推介产品,她一开始心里也没底。
邓滢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她鼓励麻云玉和同学们采用生动丰富的语言,注重感染力和说服力,再加上恰当的肢体语言,直观地传递感情。熊美珍则从专业技巧上,引导学生们专业地说出产品究竟好在哪里,增强推荐产品的曝光率,提升用户体验。李菡则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见证者、受益者和建设者。“这次直播海报和文案,我们三位老师都辅导学生们进行了多次修改,甚至为了帮助学生说好一句话,我们都会再三讨论,只为在这次实践课堂上,帮助他们更好提高自己的能力。”邓滢说。
“要想皮肤好,紫米少不了;要想瘦得快,就把紫米买。大家看我手中的这个小东西,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我家乡鸿鹄合作社的特产——紫米。”语文课上,麻云玉不仅能说会道,还将直播场地设在了田间,用镜头展现了村里的紫米种植地,并活色生香地介绍了紫米粥、紫米粽子、紫米酒等合作社的热销产品,吸引观看直播的师生们纷纷下单抢购。“这样的课堂,不仅让我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还能真切地帮助到家乡,这种获得感会一直激励我努力学习。” 麻云玉开心地告诉记者。
嘴皮子再溜,没有出色的营销方案,也只能是叫好不叫座;让学生带货,积极参与当地群众的脱贫致富,思政教育也有了深植的土壤。这样一来,加了创意的语文课,就衍生成了一堂“公共课+思政课+专业课”的“三师”课堂。“‘三师’课堂的探索,既能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也能深入推进学科交叉深度融合,这也是学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一次有益探索。”湖南化工职院副校长隆平说,这样的“三师”课堂联盟,全校有11个,都进行了多元的教学探索和展示。
“疫情形势下,近阶段的教学还是以线上教学为主。但线上教学不是简单的将线下课堂搬到线上,而应该充分发挥线上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湖南化工职院校长王雄伟介绍,学校根据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疫情期间已通过网络发布教学资源总数19433个,利用云班课头脑风暴、云班课轻直播讨论互动、腾讯课堂屏幕分享+QQ视频连线等多种方式,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