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到中站区许衡公园,园林深处巍然矗立一尊许衡雕像,神态炯然,器宇轩昂。自小就听父辈们讲,许衡是许氏家族中威望卓著的历史名人,也曾拜访过位于中站区李封村的许衡卒葬地,深深地为许氏祖先的卓越成就心怀折服。
许衡是中国元代一位百科全书式的通儒和学术大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思想、教育、政治、科技、文学等方面都有颇深的造诣和卓越的建树。许衡的品德言行大为人们推崇,被后人誉为“元朝一人”。
据史料记载,许衡家族世代务农,但他自幼勤读好学,七岁时入学,曾问老师为何要读书,老师答曰:“为了考科举。”许衡又问:“仅仅是这样?”老师大为惊异。以后每次讲书,许衡都要问个究竟,以致老师对其父母说:“令郎聪敏过人,我不能胜任,请别求名师。”辞馆而去。像这样连换了三位老师。长大后更加好学,因家贫无钱购书,常涉百里借书抄书。
许衡以“乐育英才,面教胄子”为宗旨,故其门下不仅有大批汉族学生,还有不少蒙族弟子。他循循善诱,潜移默化。其中有不少人,后来“致位卿相,为一代名臣”。许衡对待学生“爱之如子”,从生活到学习无不关怀备至。他对待自己则从严要求,“夜思昼诵身体力行,言必揆诸其义而后发”。许衡通过传道授业,对于汉、蒙文化的融合和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历史上还曾广传“许衡不食梨”的典故。盛夏行路时因天气炎热,口渴难耐,路边正好有一棵梨树,路人纷纷去摘梨吃,惟独许衡静坐树下不动。有人不解地问:“何不摘梨解渴?”许衡答曰:“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其迂腐:“世道这么乱,梨树哪有主人!”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难道我们的心也无主了吗?”许衡不吃无主梨告诉我们:虽然梨可以无主,但是我们的心是不可以无主的,诚实就是金子,只有诚实的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敬和信任。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为人处事,有自己的道德标准,要抵挡得住诱惑,诚实待人。
作为许衡的后裔,在感到到骄傲和自豪的同时,也深刻感悟到传承、践行一代大家风范的责任重大。向他学习为学问好学不倦、为人师言传身教、为仁者诚实守信,铭记教师育人使命,将“个人梦”与“国家梦”融为一体,奏响奋斗新时代的最强音!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