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三忆——校园·老师·同学
采矿91级 欧阳文峰
1991年9月初,来自祖国四面八方、风华正茂的90名青年,来到了河南省西北部的小煤城——焦作市,成为了焦作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系采矿工程专业的一名大学生,开始了难忘的四年大学生活。
记忆中的校园
从焦作火车站或老汽车站坐5路公交车到解放路百货大楼站下车后,往东不到一百米,就是学校北大门了。当年,感觉有些雄伟的大门上写着“焦作矿业学院”6个繁体大字。1995年毕业时,大门上的校名换成“焦作工学院”了。
从北门进入校园,正对面是一栋崭新的教学大楼,好像有七、八层高,里面有教室、语音室、电化教室等。我们的课基本都在这里上的,大三大四专业课大部分都在414阶梯教室,早晚自习的固定教室好像也是这个教室。
继续向南走,下一个台阶,穿过教学楼,是一小片樱花树。每到4月,几十棵樱树竞相开花,很是烂漫。走过“樱花大道”,就来到学校中心主路上了。大路两旁耸立着两排高大的法国梧桐树,夏天很阴凉。路北静立着三栋灰色小楼,中间那一栋便是采矿系楼。
采矿系楼里,二楼是系领导、教研室、团总支和辅导员办公室等,一、三楼是实验室。二楼北头有一间会议室。地下还有一间爆破实验室,我们还在那里做过爆破试验。一楼后来基本被1994年成立的建筑工程系使用。
紧挨着主路,南边就是球场,有篮球场、排球场和网球场。这里留下了我们很多汗水,还有难忘的周末舞会。正对着采矿系楼的是实验楼,物理实验都是在这里做的。楼里还有几个阶梯教室,有一些大会和活动就是在这些教室里开展的,如系学生会大会、卡拉OK赛等。上面还有一间设计室,记得是在4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画图都是在这里完成的。因为有长明灯,考研的同学也经常在那挑灯夜战。实验楼东边有一栋两层的红砖建筑,那是老图书馆。毕业前,坐落在教学楼东侧的新图书馆落成启用了。
顺着实验楼与老图书馆之间的小路再往南走,就是我们四年的家——采矿宿舍楼了。宿舍共五层,我们住在3楼,好像是从333到345共13间宿舍,每个宿舍4个上下铺,住7个人,还有一个空床用来放行李物品。大四开学时,一班的4个宿舍搬到了东侧329-332宿舍。宿舍中部是水房,早晚洗漱、洗衣冲凉都在这里了。宿舍五楼是学生会,外面是露台。学生会有一部小彩电,晚上有球赛时,球迷聚集在这里,热闹的很。夏天天气炎热时,夜晚的露台上也经常有不少人在那里睡觉,还需要早点占位呢。一阵小风过去,确实凉快。碰到突然下雨,那就卷席抱被赶紧跑回宿舍了哈。记得宿舍门卫中有一个湖南阿姨,我们经常周末早上去她那里买方便面(“豫竹”牌呵),还提供开水冲泡。那会儿宿舍没有电话,写信、电报是常用的联络方式,往家里打长途电话、拍电报还得去百货大楼西边的电信局。外面来的长途电话需要通过学校总机(难忘的2923891)转宿舍楼,门卫会在楼下大声一嗓子叫我们下去接的。
宿舍楼北侧的一排小平房里,西头有一个小饭店,那里的烩面、包菜炒鸡蛋等挺难忘的。午餐、晚餐时刻,店里人头攒动,叫号排队等饭的人挤满了小店。东边,地质宿舍楼前也有一个小饭店,那里的捞面条很有印象。
中心主路一直往东,就是学校东大门了。大门里南侧,有一排报栏橱窗,可以看到最新的报纸,还有学校的重要通知等信息。大一大二早操的考勤点,经常就在这里。主路一直往西,有一栋老建筑,是学校办公楼。办公楼东南边是澡堂,北边是小礼堂。小礼堂里时常播放电影,举行大的文艺演出、学生活动等,经常是一票难求。办公楼正南侧、西侧是两个学生食堂,西北侧是医院,医院有一个小门可以出去。食堂里的玉米糊糊真的很香,还有一家湖北老板开的小炒,他们的炒猪肝、猪肝汤等记忆犹新。
学校田径场在主校园外面,从东门出去,右拐,到和平街再右拐,左边就是了。体育课基本都在那里上的。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跑步、锻炼的人很多。
校园不大,大楼不多,大树不少。有个半小时,估计就逛完了。但小巧精致,绿化的也不错。各类学习生活设施也比较完善,该有的都有了。
记忆中的老师
粗略计算,给我们上过课、带过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老师大概有近70位。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待我们都是严中有爱,身教言传,诲人不倦。
老系主任柴一言老师一身学者风范,平易近人,经常与我们一起打排球;老书记张荫老师给我们上过《思想道德修养》课,说话不紧不慢,和蔼慈祥;教革命史的关国卿老师清瘦高个,带着深度眼镜,一个个熟悉的历史典故随时脱口而出;教物理的范修道老师一脸严肃,不苟言笑,板书工整,推导公式认真严谨;教哲学的周玉清老师声音清脆,普通话特别,讲课抑扬顿挫,晦涩难懂的哲学原理也是讲的津津有味;教理论力学和日语的刘佐卿老师讲课轻松幽默,随时会有一个小段子蹦出来;教材料力学的纪多辙老师比我们大个几岁,课间喜欢与大家聊天,打成一片;教矿压的张驎老师经常一袭风衣,飘逸潇洒;教煤矿开采的周英老师非常严肃,讲课非常认真,对我们要求特别严格,大家都有点怕他,后来他指导毕业实习和设计的几名同学应该是尝尽“苦头”更难忘了;最难忘的估计是教煤矿测量的王文庆老师了,老北矿的毕业生,每天一身蓝灰色的旧中山装,架着一副黑框高度近视眼镜,讲课一丝不苟,内容熟练,嗓门洪亮,在校园里搞测量时,远远都能听到他的声音。
当时低年级时也有班主任,每个小班一名,一般都是基础课老师担任。先后担任过我们班主任的老师有教高数的祁锋、景书杰老师,教体育的赵新平老师等。他们常指导班委开展班级工作,带领大家政治学习等。当然,与我们接触最多的还是辅导员杨可臣老师了。从思想到班级工作,从生活到活动,等等,都是他指导督促我们。当时,他就住在我们宿舍楼一楼,可以说是与我们共同生活了。教《矿井通风与安全》的张克树老师、教《矿床开采》的付龙舟老师、教《矿井火灾防治》的杨运良老师、教《矿压测试技术》的张义顺老师、教《矿井瓦斯防治》的高建良老师、教《采煤工艺》的李化敏老师、教《“三下”采煤》的李德海老师、教《矿井优化设计》的车紫阳老师等专业课老师,都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记忆中的同学
我们1991年入学时为90人,1995年从焦作工学院资源与材料工程系毕业时为92人(中途转出1人,90级加入3人)。毕业后,因病去世1人,失联2人。入学时的90名同学中,分别来自十个省份,其中外省35人(湖北5人、山西5人、陕西3人、广西5人、河北5人、四川4人、安徽2人、江西3人、广东3人),本省55人。毕业后,大家各奔西东,目前在国外2人,在北京、上海等17个外省市工作的大约有40人,还工作在矿山行业内或直接相关的将近50人。
都说,战友最铁,同学最亲。四年,1400多天,我们一起生活,一起学习,结下了深厚的同窗情谊。
入学后就是两周的军训,虽没有统一配发服装,但大家都认真参训,与教官关系处理的也挺融洽。军训结束之前,还与教官打了一场篮球赛。军训后,与大四师兄的那场篮球赛,最后任羽的两个三分球,让我们以一分优势幸运取胜。
由于是艰苦专业,我们不交学费、住宿费,每月还发生活费呢。开始发的是饭票和菜票,取消粮票后就只发菜票了,好像一个月是41元(含焦作市副食补贴6元)。
学习当然是我们的主业。大家学习都还是很认真的,学风也比较好。当年,学校抓得也很严,我们上几届还有因学习成绩不好(挂科几门吧)而退学的,布告就张贴在东门公告栏内,对我们警示作用很大。当时对英语四级考试没有硬性要求,也不影响毕业和学位,但还是有不少同学参加考试并通过四级。当年小语种学的是俄语,跟着学俄语的同学,我们还学了几句常用语呢。记忆最深的恐怕就是跑早操了,从大一跑到大三,开始是学生会干部考勤,后来改为体育老师考勤,经常是一周换一个目的地,东方红广场、贸易大厦等都跑过,这个好习惯至今还在影响我们。早晚都有自习,还要考勤,早自习就是外语早读,晚自习一般是到固定教室写作业。当时,奖学金评定使用德智体综合积分,三年的积分对毕业分配有重要影响,总分排名靠前的可以先挑单位。熊义忠因为综合积分第一名曾获得孙越崎奖学金。毕业也可以出煤炭系统,但需要缴纳一笔不菲(上千元)的费用。我们毕业时获得学位证的比例为85.9%,这应该也是严格要求的结果吧。毕业时,李润军、张广锋、李军五、付文宪等同学考上了研究生。后来读了博士的有付文宪、张广锋、孙文标、李润军、何俊、尹士献等。毕业时(后),留(来)校工作的先后有何俊、熊义忠、欧阳文峰、张广锋和尹士献,熊义忠、张广锋后来出国了。
除了理论教学外,我们还有一些实习。比如,金工实习,是机械系老师带的,统一在学校机械厂里,厂里给我们配备有工人师傅,任务就是制作一把锤子,铸锻焊、车洗刨,这些都学会了。登封地质实习,是地质系刘丙彦等老师带的,住在登封县城,每天进山(嵩山),拿个锤子,这敲敲,那敲敲。记得在登封过中秋节,当时的学校领导袁世鹰带队去看望慰问我们,那天的晚餐很丰盛,还上了啤酒(好像不是焦作的“月山”啤酒哈)。认识实习,我们去的是方庄镇的白庄矿,带我们的有辅导员杨老师,还有一位名叫毕军贤的研究生学长,那是我们第一次下井,刚开始多少有些惧怕,后来下多了就好了,还发生了不少有惊无险的逸闻趣事。生产实习,大家分成几组,有的去焦煤冯营矿、九里山矿,有的去郑煤米村矿。到毕业实习,因为指导老师的安排不同,去的煤矿就多了,有的去义马,有的去平顶山,有的去永城,还有的去山西潞安,等等。当时的确是随队技术员下井跟班劳动的,一次大约8个小时,一点也不含糊,结束时手写的实习报告都是工工整整。毕业设计,大家一般做的都是矿井设计之类的,每天都在画图。当时有个同学报名想做一个“周易在煤矿事故预测中的应用”的题目,被周英老师狠批了一通哈,而改做其他题目了。
当年,打篮球、踢足球等体育运动比较热火,参加的同学比较多。像李修磊、李善荣、袁宗柱、陈俊生、潘志明、梁斌、冯金波、秦法秋、王永富等同学都是篮球爱好者;刘梦涛、杨春林、王建民、纪建奇、任晓光、傅海强、任江涛、熊义忠、烟志刚、张书礼等都是足球爱好者。当时,每年还有广东、广西老乡之间的“两广杯”足球友谊赛呢。
难忘同学难忘事还有很多很多。如,李忠东的侃,薛建春的醉,赵先亮的老大范,孙鹏飞、李社方的太极仙,杨明宇的逗,梁雷的烟嗓,宋朝阳(哥们)、李俊杰、庞立新的舞姿,任羽的歌(文体全才),袁于海的字,秦占新的WA,娄季凡的吉他(弹唱),戚东风的磁盘,李白鹤的刀工,钟森红的“一缺三”……都给大家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啊!
最后,在母校110周年华诞之际,赋诗一首忆母校:
母校好,校园旧曾谙。四月樱花白如雪,秋来小苑桂花香。何日更重游?
母校忆,首忆是老师。“三严”教风育学子,教室井下为谁忙。能不念师恩?
母校忆,最忆是同窗。九十兄弟学业“苦”,采矿楼里欢乐多。早晚复相逢!
欧阳文峰
作者简介: 欧阳文峰,1991年考入焦作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系,1995年毕业于焦作工学院资源与材料工程系,并留校工作。历任电气工程系辅导员、团总支副书记,电气学院团委书记,校长办公室副主任,材料学院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等职。现任电气学院党委书记。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