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小雅大讲堂32期 | 马大勇:古典诗词中的人生况味

2023-06-08 16:12:15 徐珊珊


2023年6月2日晚,由文法学院主办的“小雅大讲堂”第32期在北校区模拟法庭举行,主题为“古典诗词中的人生况味”。吉林大学中文系教授马大勇主讲,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院长冒建华主持。

图片


图片


讲座伊始,马大勇老师首先谈到了自己对诗歌理解的“五个交通”,即“内外交通”“古今交通”“雅俗交通”“情理交通”和“知行交通”。本次讲座即以“内外交通”为核心,来关注诗歌背后的诗人心态和特定的社会文化生态。

图片

作者:马大勇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时间:2020年1月


一、严迪昌《心态与生态——也谈怎样读古诗》

廿年交契宿心亲,一病如何遽殒身。

造物忌名从古是,医家查脉几时真。

沉忧早结离乡恨,弱质难回辟谷春。

留得清风在苕霅,莲花庄上哭才人。

     ——马曰琯《哭姚薏田》,《沙河逸老小稿》卷四 

这是马曰琯写的一首悼念亡友的诗歌,诗歌的艺术成就并不高,而严迪昌先生却关注到其中“沉忧早结离乡恨”这句诗,姚薏田作为世家大族姚氏的后代为什么会“沉忧早结”呢?这与当时的文字狱兴、酷网高张的社会背景是密切相关的,马大勇老师对此进行了深入阐发。

图片


首先是“名教罪人案”,其中的主角“钱名世”曾作诗八首来歌颂年羹尧平定青海叛乱的战功,后因年羹尧获罪受其牵连成为罪人,并且按照雍正皇帝的要求刊刻历数自身罪行的诗集,题为“名教罪人诗”;其次是“维民所止案”,据说查嗣庭在礼部侍郎任上外放江西担任乡试主考,出了一道作文题叫《维民所止》,这是用的《诗经·商颂·玄鸟》篇的诗句,被人诬告有不敬之嫌,便受到了惩处,但雍正实际上想要打击的是当时的权臣隆科多,而查嗣庭只是隆科多的谋臣。且雍正迁怒于浙江全省的读书人,使其六年不许参加举人、进士考试。此案之后,告讦之风盛行,浙江许多名门望族都因此家破人亡,姚世钰所在的湖州姚氏家族就是其中一个。

由此可见当时文人残酷的生存背景,“沉忧早结离乡恨”七个字后面是隐藏着一篇大文章的,这不是通常的落魄江湖的寒士生态,背后牵扯出的是“康雍乾盛世”的诡谲风云。

往事惊心叫断鸿,烛残香灺小窗风。梦醒来曾几日?愁述,山阳笛韵并成空。

遗卷赖收零落后,牢愁不畔盛名中。听到夜分唯掩泣,萧寂,一天清露下梧桐。

 ——马曰璐《定风波·听薏田谈往事》

定了风波越坎坷,即看浩劫历恒河。东野亡来吟兴懒,肠断,偶批遗墨泪痕多。

宿草身名归寂寞,残阳神采付烟萝。不忍频开好藏弆,休语,才人无命可如何。

——马曰璐《定风波·见薏田手迹有感》

至此,严先生得出两点结论:

第一,首先能够看到姚薏田那种敢哭敢歌、棱角不尽被黑暗长夜磨圆的真面目;

第二,故老相传的所谓“附庸风雅”之说其实是对广陵盐商集群当中高明之士在清代文学史、书画艺术史,乃至文化史上巨大作用的无视!

这样一首平平之作能够钩沉出这么多的东西,此之谓“小题大做”,入木三分。“社会—历史批评”应该怎样运用,严先生举这个例子足以为我们开示津梁。千万不能因为它稍显冷僻就有畏难情绪,甚至忽略它的价值。


二、洪武朝智商之冠——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京师得家书》袁凯

诗中的乡思令人动容,但其背后文人艰难的生存困境更值得人们深思。

袁凯,字景文,号海叟,明初诗人,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松江)人,博学多才。洪武三年(1370年)被人举荐当了御史,颇受皇上信任。朱元璋坐稳江山后,疑忌心膨胀,臣属因一句话或几个字而被杀的不少。《明史·文苑》中记载了袁凯因为一句话差点丢了性命的经过。“帝虑囚毕,命凯送皇太子覆讯,多所矜减。凯还报,帝问‘朕与太子孰是?’凯顿首言:‘陛下法之正,东宫心之慈。”平心而论,袁凯的回答十分得体。可是,朱元璋认为他“老猾持两端”,祸从天降。明陆深《金台纪问》载“太祖怒,下之狱”。三天后又放了他,仍让他当御史,每天临朝,朱元璋就指着他说:“是持两端者!”在这种情况下,袁凯不得不在上朝过金水桥时装疯,“仆地不起”。朱元璋却猜疑道:“风疾当不仁”,让人用锥子扎他身体,“凯忍死不为动”。这样,朱元璋才放他回老家。一回到华亭,袁凯“铁索锁项,自毁形骸”。朱元璋仍不放心,说“东海走却大鳗鲡”,派人到华亭宣旨,“起为本郡儒学教授”。袁凯“瞠目视使者,唱《月儿高》曲”。使者还报说真疯了。朱元璋仍然不信,又派特务跟踪观察。于是,袁凯“使家人以炒面搅砂糖,从竹筒出之,状类猪犬下,潜布於篱根水涯”,然后“匍匐往取食之”。这样,朱元璋才相信他真的疯了,才换得“以寿终”的结局。

以上我们可以略窥古代文人夹缝中生存的无奈和痛苦,统治者的猜忌多疑使他们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地度日,以至于出世避祸之思愈加坚定,甚至不惜像袁凯一样通过装疯装病来达到归隐的目的。同时古代文人通过“装疯”来辞官归隐的也不是少数,这确是值得玩味的现象,我们可以深究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


三、绝塞生还吴季子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 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 记不起、从前杯酒。 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 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 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 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 只绝塞,苦寒难受。 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 置此札,兄怀袖。

——顾贞观《金缕曲·以词代书寄吴汉槎宁古塔丙辰冬寓千佛寺冰雪中作》

吴汉槎是作者顾贞观的好友,因顺治十四年的科考案无辜遭累,遣戍宁古塔二十三。这首词即是顾贞观为了疏救他而向纳兰性德所寄的一首词,词中描绘了吴季子生存惨境以及两人之间深厚感人的友情,纳兰性德为之动容,便应其救友之请。其中顺治十四年的科考案与上面所说的文字狱的起因相同,都是统治者因猜忌多心而运用狡诈权术残害士人,这就是当时文人所面对的真实的社会文化生态,所以在品评他们的诗歌时,不能只看到其闲逸淡散的一面,而应看到他们曲隐的作品背后深刻的社会内涵,只有将生态和心态结合起来,才能还原诗歌的艺术风貌。

讲座最后,马老师做了最后的总结。诗词,是汉语言文字中最氤氲缥缈的一部分,是中国文化中最芬馨醉人的一部分,也是我们人生中最甘香丰润的一部分。它与我们的笑声、喜悦相伴,也与我们的泪水、忧伤相伴,为人生的调色板涂抹出无数缤纷的色彩。但愿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拥抱、沉浸在诗词的世界里,去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

图片


责任编辑:郭安丽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文法学院主办的“小雅大讲堂”第32期在北校区模拟法庭举行,主题为“古典诗词中的人生况味”,吉林大学中文系教授马大勇主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