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
分频有无意义?
第二十一期“求索”读书会于6月5日上午在文法学院楼108会议室举办。2022级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方向研究生以及21级现当代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读书会。本次读书会由2022级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研究生袁孟启主持,会议结合当下网络文学的现状,围绕“网络文学分频有无意义?”展开讨论。
本期主持人
会议伊始,袁孟启同学介绍了网络文学的定义及现状,接着引入对男频、女频的界定,并通过“男频和女频的区别是什么?”这一问题开启讨论:简单来说,网络文学是指发布于互联网上的原创作品。中国网络文学是当下参与人数最多、社会反响最大、文本传播最广的文学现象。人数众多带来需求的扩大,网络文学遵循市场规律,细化需求,细化商品,将文学体裁切分为男频和女频两个频道。网站给小说分频有何意义?这样做的利弊是什么?网络文学分频是否会降低作品的普遍性意义?市场过于精准的投放对文学有何影响?希望大家一起讨论。
各
抒
己
见
杨晓杰
杨晓杰同学从网络文学的商业性角度出发,指出当前分频的弊端:网络文学一大特点就是商业性极强,“男频”“女频”因风格、主角、情节不同而分区呈现,有利于精准抵达受众,便于读者快速做出选择,能实现商业利益的最大化。但这种分类方式一定程度上将男女阅读群体区别对立开来,忽视了读者接受口味的多元化,也容易由此引发性别争议。近年来,从作家生态和创作变化上来看,网络小说分频已经开始突破创作阅读视野与男女性别藩篱,既保留了两者之间的特色又能丰富人们的阅读体验。从网络文学的变化中也可以窥见现实社会中性别秩序的发生演变。
金炜洺
金炜洺同学则从网络文学作品内部结构进行分析,认为:随着网络文学作品的商业化、类型化,网络文学中男频与女频的界线在逐渐模糊。网文作家在热度与流量的吸引之下,本末倒置,沦为作品的附庸,而网络文学作品中的“爽点”往往呈现出同质化的特点,这就使得其作品框架、情节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模式化”的问题,这一“模式化”问题会逐渐模糊现行的关于男频与女频的定义,最终造成其界线的模糊。
韩琳柯
韩琳柯同学从市场与作品两者间的关系中发现了“网络文学”当前面临的问题:作为概念的“网络文学”,自提出以来就面临着来自公众与研究者两方的质疑。而在互联网大背景下,随着中国网络文学井喷式地发展壮大,对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中一些网络小说简单将作品划分为“男频”与“女频”,自外部而言,是为迎合市场需要;自小说本身而言,实际也会使读者及作者陷入简单的二元对立的泥淖之中。在这种情形下,打破常规壁垒,促进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
李媛媛
李媛媛同学从男频、女频的受众群体出发,指出:女频和男频作为网络文学最基本的分类方式,主要从读者群体这个方面来规定,相对于男频对于权力欲望的追寻,女性阅读群体更偏重于情感需求,两者之间构成互补状态是显而易见的。随着女频小说的不断发展,女频类小说有打破传统类以爱情为主导的戏码,例如流潋紫的《后宫·甄嬛传》,写出了女主从爱情到逆袭的成长,《后宫·甄嬛传》之类的大女主戏码,的确为打破男频、女频的界限做出了有力的尝试。
会议接近尾声,21级现当代方向研究生王柳同学结合了各位同学的看法进行总结,分享了自己面对争议问题的处理方法,同时鼓励各位同学以辩证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三思而后行,不要着急盖棺定论。
转瞬间迎来本学期最后一次读书会,回首过去,第一次参加读书会的景象仍历历在目。这一年中,同学们成长了许多,在各自的领域取得长足的进步,对自己的研究方向也有了更清晰的定义。对于即将到来的新一届学弟、学妹们,希望“求索”读书会的求知“炬火”能伴着你们的到来,生生不息。
©2024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869号-24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