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举办第二十二期“困学斋”读书会:从《杜诗详注》看古典诗歌注释学得失

2024-05-08 16:17:13 青春文法人 微信公众号 杨筱宇

0.png

1.jpg

近日,“困学斋”第二十二期读书交流会在文法学院308举行。本期读书会由2023级中国古代文学方向研究生胡嘉茵、杨筱宇主持,主题为“从仇兆鳌《杜诗详注》看古典诗歌注释学之得失”。2022级、2023级古代文学和古典文献学方向的研究生通过阅读蒋寅的《<杜诗详注>与古典诗歌注释学之得失》和许永璋的《略评<杜诗详注>》两篇论文,学习如何在阅读古典诗歌注本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胡嘉茵和杨筱宇首先介绍了仇兆鳌的《杜诗详注》,这部集大成的诗歌注释著作,简要列举了这部著作中大致出现的几类注释问题,随后同学们结合两篇论文依次分享见解。


2.jpg

王娅文、王夏艺:注释中的问题不只是在古典诗歌里存在,在小说等其他体裁的作品中也多有出现。注本中执着于寻找一些典故或者用字的最早出处,诗人在创作时并不一定是受到原始出处的影响;从“略评”到“看得失”,两篇论文由浅入深,从整体到局部,论证详实,需要我们多读、细读。但蒋寅先生的论文题目和论文的结构似乎不是特别的对应,经过讨论或许改成《从<杜诗详注>看古典诗歌注释学之得失》更合适。


张鹏洋、李青阳:许永璋文章的第一部分是“儒家思想之牢笼”,紧接着又提到儒释道三教并重,但是杜甫本人所受思想的影响可能是多方面的,我们应该结合时代思潮来看;第二部分“忠君思想之强制”存在以后人之见解读前人思想之嫌,我们在写论文时,一定要结合相关的思想史著作,从而更好地把握时代思想对个人思想的影响。


平媛媛、李晓兰:许永璋先生在文章第一段提到“唐人无杜注”可能是因为“注杜难”,这一观点可能有些片面,结合史实,没有注杜的出现,也可能是因为在当时,杜甫还没有引起唐人足够的重视;另外《杜诗详注》可能存在“过度解读”的现象,但有的“过度解读”也会为我们的论文写作带来新的灵感,在不同的方向发现新的问题。


责任编辑:李昱霖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近日,研究生党支部在学院308举行第二十二期“困学斋”读书交流会,主题为“从仇兆鳌《杜诗详注》看古典诗歌注释学之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