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红色文化(五)|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2021-04-20 15:12:13 胡梦萍

金戈铁马,你们是零零出鞘的寒光;

黄沙百战,你们是磨难雕刻的勋章;

风雨激荡,你们是共和国坚实的脊梁;

万里边疆,是你们坚守初心的华章。

山河破碎时,

你们临危不惜身。

而今适逢山花烂漫时,

人民不会忘记你们。

英烈的光辉穿过厚重的时光,

照亮中华民族前进的路。

后人将追寻你们的红色足迹,

传承、发扬革命精神。

本期大微君将继续讲述平江英雄故事,

一同感受革命烈士的动人故事。

钟期光

mmexport1618836090066.jpg

钟期光(1909.1.2-1991.5.22),湖南省平江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组织了平江农民扑城暴动,参加了长沙战役、主力红军长征后的三年游击战争,参与指挥了淮海渡江上海战役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加入革命队伍,以政治为枪

抗战爆发之际,钟期光如愿成为了其中的一员。但钟期光选择了一条与一般的共产党员所截然不同的道路,面对内忧外患,钟期光认为单单靠枪炮根本难以抵挡敌人的糖衣炮弹,甚至会在敌人的困境中迷失。

于是,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走政治道路。走马上任第一天,他就马不停蹄地开始筹备相关事宜。当时,正是国共两党矛盾、中日矛盾尖锐的阶段,加之之前长期的封建统治,中国积重难返,局势一度十分危急。钟期光作为军事宣传委员,立即将这把火烧到了国共矛盾之上。他积极起草文书公告,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中日矛盾之尖锐,宣传国共合作的重要性。此文一出,顿时引起一片哗然,不仅在我党内部引起无数讨论,也让国民党众多官员都意识到目前局势下两党合作的重要性,仿佛一记春雷,一语惊醒了梦中人,我方军队迅速占领了舆论的高地。

随着战争的深入,钟期光更是将自己的政治工作做到了极致由于在过去军队的影响下,百姓对于军队一直持有偏见,而新四军作为一支远道而来的军队,更是难以取得百姓的信任。面对这样的情况,钟期光选择了用真心换真心的策略,一方面仍旧是保证革命队伍的纪律性,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被深深地烙在战士们的骨子里,另一方面,积极地对百姓宣传共产党的政策,让百姓明白共产党的队伍是一支怎样的队伍。赢得了民众的支持。

张震

mmexport1618836092598.jpg

张震(1914.10.5.-2015.9.3),平江县长寿镇人。1928年参加平江县青年反帝大同盟。1930年4月加入青年团,参加中国工农红军,7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红军连政委、营长、团参谋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科长、省委军事部参谋长、新四军支队参谋长等职,参与开辟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参与指挥了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

用血肉吸引战火

窦楼村是河南东部淮阳县的一个小村庄。1938年10月,在这里打响了新四军游击支队东进抗日的第一枪。

游击支队于10月26日到达窦楼村及其附近地域宿营. 27日清晨,忽然传来哨兵警戒的枪声,只见公路上尘土飞扬,有日军骑兵、一些伪军正向窦楼村扑来。张震随彭雪枫同志一起带着部队来到窦楼村西南的一片坟地,依托有利地形,散开正面打击敌人,支队东进抗日的第一仗就在这里打响了。

当时游击支队有不少新战士是第一次参加战斗,心情有些紧张,在敌人还没有靠近时,就急于开枪,土枪的枪栓又拉不动,个别人就开始惊慌。

张震赶忙命令部队就地卧倒,敌人不到跟前不要开枪。张震还看到有个新战士在慌乱中连机枪也不会打了,就接过他的轻机枪向敌人扫射起来。苏联造的机枪非常好用,精度高,一下子就打乱了敌人的队形,同时也吸引了敌人的火力,他们集中火力向张震射击。因为当时部队队形密集,又要离彭雪枫同志远一点,不能把火力引向他,所以张震打完第一盘子弹后没有转移阵地,换上第二盘弹夹开始射击时,张震感觉右腿突然一麻,一股热血往下流淌。他知道是负伤了,但没有做声仍然继续射击,继续指挥战斗。

甘渭汉

mmexport1618836095007.jpg

甘渭汉(1908.8-1986)原名甘乐明,湖南省平江县大坪乡人。一九二七年七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八年二月参加平江游击队。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拖着伤腿挺过长征二万五千里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让红军遭遇重创,战略上的失误加上蒋介石前所未有的投入50万大军并且采用铁壁合围的战略,让红军难以招架,甘渭汉也成为直接受害人之一。当时甘渭汉正在跟随彭老总一起指挥保卫苏区的战斗,没想到国军集结重兵来势汹汹,在激烈的战斗中,彭雪枫负伤,甘渭汉更是直接被子弹打穿了左腿,而且伤及了动脉。

当时的医疗条件十分有限,卫生员只能勉强帮甘渭汉止血,但并没有做动脉缝合手术的能力,为了保住甘渭汉的性命,医生提出了截肢,甘渭汉为了能继续革命,一狠心同意了医生的主张。

但彭雪枫却不同意,他带着伤痛为甘渭汉找来当时红军队伍中的名医饶正锡,饶正锡就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为甘渭汉实施了动脉缝合手术,因为医疗物资有限,手术全程都没有使用麻醉,甘渭汉疼的冷汗直流,却一声不吭。

当时红军缺少军需药物,这场手术没有麻药,甘渭汉疼得衣服都汗湿了,但就是没喊疼。50万国军可不给红军喘息之机。红军决定进行战略转移,甘渭汉就拖着伤腿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刘志坚

mmexport1618836097324.jpg

刘志坚(1912-2006),湖南省平江县加义镇献冲人。一九二八年参加攻打县城。一九三○年五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一年五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敌军逼近,吃掉机密文件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副主任,东进纵队政治委员,冀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军委一局副局长。期间(1942年10月的一个夜晚),时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冀南军区政治部主任的刘志坚带领一个骑兵班,到六分区传达冀南区党委的指示。遭遇敌军,右腿被子弹打中鲜血直流,从马上掉了下来。

忍着伤痛,刘志坚赶紧把党的文件拿出来,趁鬼子还没到跟前,撕碎了强行咽进肚子里。刘志坚已做好殉国准备,掏出手枪,对准自己就开了一枪。但没想到这枪不配合,突然卡住了壳,没有打响。这时鬼子已经包围上来了,刘志坚不幸被俘。

刘志坚被俘后,受到了敌人的审讯,当敌人问及他的身份时,他随便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却只承认自己是个副团长。此后,刘志坚被俘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冀南军区司令部,司令员陈再道等人研究并制定了周密了营救方案。陈再道下令第二十团副团长楚大明率领两个连在日军的必经之路上埋伏,楚大明领命后,马上率领部队进入了预定的埋伏地点,一等敌人进入伏击圈,楚大明便下令开打,打得敌人屁滚尿流。战士纪志明顺利将车厢中的刘志坚救出,然后背到了指挥部。

吴信泉

mmexport1618836099586.jpg

吴信泉(1912-1992)湖南省平江县长寿镇人。一九二六年参加本地农民协会。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战役,指挥部队连创“四个第一”。

巧用“水淹七军”,取得关键性成功

1951年1月25日,志愿军以及朝鲜人民军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动了第4次战役。经过一番激烈的拉锯战之后,缺粮少弹的志愿军战士陷入被动。彭德怀元帅下令志愿军全线撤军,而断后的任务则交给了吴信泉率领的39军。

虽然吴信泉接下了任务,但是他的心里其实也没有底,经过长时间的战斗之后,他的部队已经近两个月没有休整了。粮食、武器弹药的补充很成难题,而且39军对面的部队,还是美国陆军上将李奇微所率领的第十军,战斗力不是一般的强悍。

但是随后,吴信泉将军对战场地形进行了全面而仔细地勘察,他发现不远处的一座发电用的大型水坝,里面的蓄水量非常大。吴信泉将军决定效仿关云长来一出“水淹七军”。        

美军准备进攻对面战场上的志愿军第三十九军,吴信泉将军下令驻守在大坝上的志愿军开闸防水,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大坝下游的水位便上涨了1.5米。而此时美军的炮兵阵地刚刚摆好架势,美军正在过桥。忽然间,从上游奔涌下来的洪水,如同巨龙一般嘶吼着便冲了过来,美国士兵被大水吞没,水面上的浮桥等等也都被洪水冲断。等洪水退去之后,美军损失惨重,很多机械化装备都已经无法运行。在这个时候,志愿军吹响了“冲锋号”,已经失去信心的美军四散溃逃。通过这一战,39军一举歼灭了美韩联军1万多人。

赖毅

mmexport1618836102538.jpg

赖毅(1903-1989 )原名赖玉生。湖南省平江县思村乡人。一九二四年参加本地工农革命运动。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当兵。一九二七年十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为建立和保卫井冈山根据地而忘我备战

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后,赖毅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努力做好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的工作。在党代表宛希先的率领下,赖毅与战友们以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长郭亮的名义,进村入户,张贴布告,刷写标语,发动群众建立和恢复农、工会组织。接连几天,赖毅向沿途上万名群众作宣传,解救了被敌人关押的革命群众,鼓舞了井冈山下周围人民群众的革命斗志。
  当时,井冈山上给养非常困难,大雪封山,天寒地冻,战士们身上穿的仍是单衣,又没粮食吃,饥寒交迫,日子十分难熬。赖毅瘦成了皮包骨,但他硬挺着,勒紧裤腰带,把炊事班给他送来的一碗红米粥转让给一名受了伤的战士喝,自己从雪里挖了一把草根充饥。

从秋收起义至全国解放,赖毅跟随毛泽东南征北战,多次负伤,仍坚持战斗,毛泽东称他为“铁打的硬汉”。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三个一级勋章,是名副其实从秋收起义升起的将星。

张正光

mmexport1618836109314.jpg

张正光(1916.2.19-2004),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长寿镇姜坳村,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红军队伍中的“秀才”有大用

张正光参加的第一次大仗是:第一次反“围剿”,活捉张辉联。

蒋介石到南昌亲自组织对中央苏区和红一方面军的进攻。面对敌人敌势汹汹的进攻,红军不是硬顶,而是采取“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把敌人引到中央苏区内部来打。一切部署停当,红军开始了战前训练,并抓紧对部队和驻地群众进行宣传教育。

于是宣传员有了用武之地,他们贴标语、发传单。这时张正光已奉命从军里下到第3师当宣传员。他虽然个头小,年纪轻,但人很聪明机灵,又能说、能写、能跑,讲话很有鼓动性,深受战士和乡亲们的欢迎。

他奉命和战友们一起进行瓦解敌军的宣传工作。国民党军的反动宣传也很猖狂。他们张贴了诸如“打到东固山,金银用箩招”等反动标语。当时,农村里存在一些丑化我军和我军领导人的漫画,张正光和战友们看见这些反动标语和漫画,极为气愤,迅速用石灰将其彻底涂掉,并换上我军的标语。

在开战时,张正光也不时地用咳亮的嗓音喊出“勇敢冲锋,拼命杀敌,多缴枪炮,活捉敌人”的口号,着实捧起了战员们高昂的斗志。

身既死兮神以灵,

魂魄毅兮为鬼雄。

死亡不是英雄的退场,

而是英雄的新生。

闻君赤胆忠心义,

声名青史书。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

中国军人始终前仆后继、攻坚克难。

青年的我们,

要牢记革命先烈的伟大奉献,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精神,

探寻新时代精神。

文字:胡梦萍 网络

图片:网络


责任编辑:童沁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探寻红色文化(五)|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