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化的过程实质上是文明创造、文明积累的过程,现代化的目标确立、道路选择受文明观左右和支配。从世界现代化的历史演进来看,有什么样的文明观,就有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形成什么样的文明形态和文明成果。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是倡导协调发展与和平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融通传统与现代、实现民族性与世界性有机结合的文明观。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是唯物史观与辩证法、文明自信与文明自立、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既根植历史,又贴近时代、观照未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深化了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现代化内在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为国家、民族与政党的形象建构增添了新的元素,有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和认同。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具有综合性和集成性,从深层次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密码,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坚守、协调、自主、创新、包容的实践智慧,为人类实现现代化和创造人类文明形态提供了新的选择、新的样本。
文明观是关于文明的形成、类型、特征、功能及文明发展规律、发展走向等基本问题的认识和看法。世界现代化的过程实质上是人类现代文明形成和演进的过程,是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信息文明转变的过程。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1思想、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中国式现代化基于理性文明观,创造了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新的样本、展示了新的走向。那么,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如何把握其主要特征、怎样理解其独特价值,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的认识,进而从文明向度加深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
一、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的 基本内涵
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在遵循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前提下,基于文化传统、实践创造、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逐步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文明观,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又为中国式现代化确立文明发展目标、选择文明发展道路提供了理论指引。
协调发展的文明观。现代文明是由多元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文明构成要素的协调与平衡,直接关系文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如果某一要素出现“短板”,就会形成“短板效应”,延误整个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表明,成功的现代化都是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失败的现代化均是失衡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在谋划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文明构成要素的协调与平衡,推动各要素同步发展。党的十二大报告强调:“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物质文明是现代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重要特征。党的十二大报告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既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也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党的十六大报告不仅提出“政治文明”概念,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而且强调“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3。政治文明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政治保障和制度支撑,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谋划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远景目标时,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4全面提升作为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标识,对文明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的深刻变革,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文明形态是各要素协调发展、共同推进的文明形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明观。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党的性质与宗旨、党的执政使命与追求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通过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阐释可以看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5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这些重要论断既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明观的体现和表达,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明观的实践要求。人是现代化的主体和文明创造的主体,人的现代化内在包含在中国式现代化之中,人的文明发展程度标志着社会的文明发展水平。习近平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6中国式现代化在推动社会深刻变革、全面进步的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文明发展促进人的社会关系、素质能力、精神境界的全面提升,促进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其他社会权利的充分实现。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终目标,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的人民性。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强调:“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7这是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经验向国际社会发出的倡议,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
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融通的文明观。如何处理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关系,是任何国家和民族走向现代化不可回避的问题。文明的发展具有继承性,现代文明不是对传统文明的简单否定,而是在传统文明基础上的开拓创新,离开传统文明,现代文明既无法生成,也难以发展,其结果只能是文明的断裂。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历史积淀的文明创造,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根基,既以现代文明激发传统文明的生机和活力,彰显传统文明的当代价值和魅力,又从传统文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实现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的融合共生。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熟时间早、发展惯性大,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根基,又赋予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的民族特色,成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渊源和文明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通”、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的产物,是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融合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过程中,充分借鉴了传统文化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思想,如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六合同风的大一统传统、德主刑辅的德治主张、民惟邦本的民本思想、等贵贱均贫富的平等观念、法不阿贵的正义追求、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操守、选贤任能的用人标准、其命维新的变革精神、亲仁善邻的外交之道、以和为贵的和平理念等,都融入了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赋予现代文明以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文明形态是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是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文明观。
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文明观。如何处理本土文明与外来文明、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也是文明创造、文明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是主张“文明冲突”“文明隔绝”,还是倡导“文明平等”“文明共存”“文明互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观。从人类历史发展来看,不同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有个性特色之别。在世界文明体系中,不同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造就不同民族文明的特色和风格;不同民族的文明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某些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文明向往。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中华文明也是在吸收世界其他文明的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历史来看,中华文明对于欧洲启蒙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莱布尼兹、伏尔泰、卢梭等启蒙思想家都从中华文明中汲取思想营养。在美国学者孟德卫看来,“启蒙思想家们的兴趣是要在中国发现普世主义的内容,是要从犹太—希腊—基督教传统之外汲取榜样。他们了解中国并非出于自我兴趣,而是要从中国文化中挖掘资源来推动启蒙运动的发展”8。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也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的西传及其功能的增殖有着密切关联。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过程也是吸收外来文明的过程。汉代晋唐时期对中亚、西亚文化与南亚次大陆佛教文化的接纳,明朝万历年间西学在中国的传播,鸦片战争后对西方技术、制度、精神的吸收,都表明了中华文明开放的胸襟。因此,“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9。交流互鉴、碰撞冲突,有利于我们认清自身的缺陷、了解自己的优势,从而更好地走向世界。具体就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而言,习近平要求以世界历史眼光放眼全球,“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10。同时,“要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讲求兼收并蓄”11。中国式现代化既植根于中华文明,又充分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统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既植根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又顺应人类文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文明创造的路径。
和平发展的文明观。通过武力方式还是和平方式推进现代化,是西方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区别。西方现代化的过程中充满血腥和暴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殖民掠夺占领市场和资源,给落后国家和民族带来深重痛苦和灾难。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12。中华民族崇尚和平,没有侵略他国的文化基因和历史传统。中国式现代化选择的是和平发展道路,信守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准则,主要依靠自身力量推进国家现代化,通过和平方式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个以和平而非战争、经互惠贸易而非殖民掠夺方式完成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现代性转型的国家。13不仅如此,中国式现代化践行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在谋求自身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同时,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最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就是明证。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演进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贡献,诠释了其文明观的和平属性,彰显了全人类共同价值对于实现人类现代化的价值引导意义。
二、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的 主要特征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蕴含人类文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诠释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中国道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理性和实践智慧。
唯物史观与辩证法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超越以往历史观的地方,就在于既不是从精神出发,也不是从自然出发,更不是从神出发,而是从生产方式出发诠释社会发展,将生产方式视为支配和制约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和因素,将历史过程的本质视为生产方式的演进过程,视人民群众为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要求以发展的眼光,全面系统、普遍联系地观察事物,妥善处理社会发展的各种重大关系。习近平指出:“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4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既体现了唯物史观的思想精华,也蕴含辩证法的实践智慧,是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比如,将物质文明建设作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础,将高质量发展确立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的唯物史观基础,强调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和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有学者指出:“唯物史观支撑和引领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和推进了唯物史观。”15同时,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强调五大文明协调发展,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融通、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生动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的实践辩证法,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演进的内在规律和客观要求。唯物史观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是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的哲学基础。
文明自信与文明自立的统一。文明自信是文明主体对其创造或拥有的文明成果的信心与信念,包括对文明发展条件、文明发展道路、文明发展成果、文明发展趋向的自信。16文明自信作为一种社会心理与积极情感,是推动文明创造的精神动力和心理支撑。2019年5月,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指出:“回顾历史、展望世界,我们应该增强文明自信。”17这是首次提出“文明自信”概念。文明自信是基于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而生成的,是历史自信、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和表达。习近平提出的文明自信主要包含对中华文明的自信和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自信。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华文明基础上起步的,中华文明的深厚积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和土壤。关于中华文明,习近平多次提出,“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18。这是对于中华文明历史成就、历史地位的自信。与此同时,习近平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9这种完成时态的叙事和表达,流露出对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道路、历史贡献的自信。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20。从“人类文明新形态”到“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文明创新的程度和文明自信的程度得到提升。中国共产党文明自信的生成,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文明创造的力量源泉和心理基础。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在充满文明自信的同时,强调自主确立文明发展目标、独立选择文明发展道路、主要依靠自身力量推动文明发展,彰显了文明发展的自主自立精神。中国式现代化在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同时,绝不简单照搬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成果,而是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立足国情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体现了文明创造的自主性、独立性。不少西方学者、政要、媒体认为,现代化就是西方化,将西方现代化道路视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唯一道路,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样本。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破除了现代化的西方中心主义神话,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人类文明是客观的存在,是由具体文明形态构成的有机整体,其形成和发展具有合规律性的一面;人类文明是在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其形成和发展又具有合目的性的一面。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将物质文明作为现代文明发展的基础,重视具体文明形态发展的协调和平衡,强调在交流互鉴中促进文明发展,遵循了人类文明发展规律。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是社会主义的文明观,强调文明的协调发展、和平发展,强调让文明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强调文明发展过程中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社会主义性质,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此同时,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通过文明发展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执政追求,顺应了人民群众的诉求,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认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客观和主观的统一。
根植历史、贴近时代与观照未来的统一。现在由历史发展而来,现在将成为历史,未来将成为现在,历史、现在和未来是贯通的。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总结了中华文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经验,是历史经验的理性升华和理论概括,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文明发展问题上的历史自觉。同时,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时代诉求;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倡导通过和平方式实现文明发展,通过文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诉求。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中国式现代化着眼于为人类实现现代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新的选择,着眼于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指明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昭示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前景。根植历史、贴近时代与观照未来的有机统一,从时间维度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的深远影响。
三、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的 独特价值
现代化是全球性的现象,全球化是现代化的全球扩展和延伸。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世界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世界现代化的重要力量。马克思指出:“凡是民族作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们为人类社会而做的事情。”21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的形成与实践,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创造和人类文明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深化了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生产力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客观尺度,人类文明发展过程是充满矛盾和对抗的历史进程。22恩格斯认为,“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社会的素质”23,文明创造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这些关于人类文明形成、发展规律的认识,为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的建构提供了基本遵循。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诠释了文明创造过程中处理重大关系的法则,特别是揭示了文明古国创造新的文明形态、延续文明发展辉煌的路径,深化了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通过文明交流、互鉴、共存促进文明发展,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提出,“两极分化还是共同富裕?物质至上还是物质精神协调发展?竭泽而渔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零和博弈还是合作共赢?照抄照搬别国模式还是立足自身国情自主发展?”24这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时代之问,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实际上对于上述时代之问做出了明确回答。
深化了对现代化内在规律的认识,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新的选择。现代化的本质是文明形态的创造,文明形态的形成是现代化的结果,通过文明形态的更替实现社会发展和进步。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既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发展目标和追求,确立了新的文明向度,又从文明维度诠释了现代化的内在规律,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比如,中国式现代化着眼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彰显了文明创造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式现代化重视文明构成要素的协调与平衡,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了现代化过程中文明创造的具体要求与实践路径;中国式现代化从历史传统、现实国情出发选择现代化道路,体现了现代化过程中文明创造路径选择的基本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倡导人类文明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通过现代化推动全球化和人类文明的交流互动,这些都深化了对现代化内在规律的认识。在历史学家汤因比看来,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是以损害“落后的”大多数人和浪费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为代价的,“西方和西方化国家走火入魔地在这条充满灾难、通向毁灭的道路上你追我赶,因此它们之中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有眼光和智力来解救它们自己和全人类。可以推测,西方会越来越陷入自己制造出来的各种国内社会和经济问题”,如果“中国能够在社会和经济的战略选择方面开辟出一条新路,那么它也会证明自己有能力给全世界提供中国和世界都需要的礼物。这个礼物应该是现代西方的活力和传统中国的稳定二者恰当的结合体”。25尽管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历史积淀、文化传统不同,现代化的目标、道路、结果各有特色,但仍存在共性或相通之点。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
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为世界社会主义文明发展提供了新的样态。世界现代化就其性质而言,有资本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之分。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现代化创造的资本主义文明是一种颠倒了的异化文明或文明的异化,生产力的增长及其展开的进步仅仅是外观和表象,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关系的全面异化和畸形发展才是资本主义文明的本质。对于资本主义文明的基本判断,马克思认同傅立叶的观点,认为“文明时代是在‘恶性循环’中运动,是在它不断地重新制造出来而又无法克服的矛盾中运动,因此,它所达到的结果总是同它希望达到或者佯言希望达到的相反”26。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文明形态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超越。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质上是一种文明形态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追求,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为世界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创造积累了经验、提供了样本。中国式现代化正是中华文明与社会主义文明有机融合的综合体,展现了世界社会主义文明、人类文明发展的愿景。
为国家、民族、政党的形象建构增添了新的元素。“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27,文明的构成要素和特色,文明的发展程度和水平,是评价国家形象的重要维度。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一届全国政协的开幕词中提出,中华民族要“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28。这里确立了新中国发展的文明目标,提出了新文明形态建设的任务。新中国成立后,无论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际上都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的展开。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表明了国家对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追求。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在彰显中华文明历史地位的同时,诠释了中华民族对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贡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顶层设计者和实践推进者,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确立、动力激发、力量凝聚,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马克思主义第一大党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追求和担当。现代化是每个国家、民族、政党的向往和追求,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为国家、民族、政党的形象建构增添了现代化的元素,有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认知和认同,进而让国际社会更多认识中国、理解中国、读懂中国。
四、结 语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具有综合性和集成性,实际上蕴含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民主观和生态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全人类共同价值,尊重敬畏历史、长时段宽视野审视历史的历史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民主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在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从深层次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密码,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坚守的智慧、自主的智慧、协调的智慧、创新的智慧和包容的智慧,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能够成功,从这里不难找到部分答案。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验证了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的科学性,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的中国价值和世界意义。
注释
1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5页。
2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43页。
3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20页。
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23—24页。
5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594页。
6习近平:《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载《人民日报》2023年3月16日。
7[美]孟德卫:《1500—1800:中西方的伟大相遇》,江文君、姚霏译,新星出版社2007年版第174页。
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469页。
9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21页。
10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0—11页。
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871页。
12参见杨光斌:《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载《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0期。
13习近平:《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载《求是》2019年第1期。
14白刚:《真理·道义·文明:中国式现代化的三大制高点》,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年第6期。
15参见戴圣鹏:《论文明自信》,载《学术界》2021年第3期。
16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80页。
17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9页。
1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10页。
19《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载《人民日报》2023年2月8日。
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2卷第257页。
21参见庞立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文明意蕴》,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3年第1期。
2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97页。
23习近平:《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载《人民日报》2023年3月16日。
24[英]汤因比:《历史研究(插图本)》下册,刘北成、郭小凌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616、617页。
2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第532页。
2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第310页。
27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44页。
28(1)《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载《人民日报》2023年2月8日。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