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全国特等奖队伍:了不起的“心战疫”团队

2022-06-17 18:04:45 陈怡欣 赵成思

     从200多万大学生中脱颖而出

摘得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桂冠

打破华南师范大学纪录

他们来自心理学院

他们是“心战疫”团队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国内著名大学、新闻媒体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

1.jpg

来自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心战疫”团队凭借《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监测和防控——基于广东省22所高校的三阶段调研》项目,在挑战杯中获得全国特等奖!这是自1989年第一届挑战杯竞赛以来,全国心理学专业学生在挑战杯系列竞赛中获得的最重要奖项之一,也是本届大赛广东省获得的唯一特等奖,是华师首个文科类作品类特等奖,创造华师文科类作品历年最好成绩!

该团队一共有八名成员和两个指导老师。团队成员分别为:张一凡(团队负责人,右四)、黄水清(左三)、陈浩东(右二)、朱芷谊(右三)、叶灏贤(右一)、苏韵林(左一)、陈子豪、潘晔(左二)。指导老师为范方老师(左五)和叶苑秀老师(左四)。

        顶天立地 :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战胜疫情中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2020年初始,新冠疫情突然来袭,人们面临多重冲击,封城、隔离、失业、感染和疫情结束时间的不确定性,尤其因为疫情影响学生无法正常返校,这些很容易引发焦虑、抑郁、失眠、急性应激反应等心理问题“当疫情爆发后,我们马上意识到这可能会对大家的心理健康带来较坏影响,成为社会亟需解决的一大问题。”张一凡说道,“所以,当时在范方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课题组第一时间开展‘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监测与防控’的课题研究”。

2.jpg

“学院有着丰富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服务工作经验,不论是汶川地震的心理援助工作,还是疫情爆发后学院就迅速设立的“心晴热线”,学院老师们用行动引领着我们把心理学研究扎根祖国大地上,我们也希望借此机会发挥专业优势,将我们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战胜疫情中,将学院积累的重要的、有效的心理防疫经验推广出去,希望在现实中得到更多人关注和应用,同时也想体验比赛的感觉,期待在比赛中锤炼自身。”团队成员如是说。

3.jpg

乘风破浪:团结与坚持是划破风浪的桨

参加比赛需要投入很多时间,如何平衡学习与比赛是“心战疫”团队成员遇到的首要问题。团队负责人张一凡谈到,作为研究生和团队负责人,也曾在繁多的学习和工作任务中迷茫过。导师范方老师解答了他的困惑:“人生道路是很宽阔的,只要你想做的事都可以大胆去尝试。无论做什么,用心最重要,专注才能有所收获。”于是他不再顾虑,忠于内心所选,坚定地参加这次比赛。为了平衡好时间,在比赛开始前他已经提前安排并处理好一些事情,从而可以“在保证其它任务完成的情况下,花更多的时间在比赛上。”正如团队成员陈浩东所说:“出现在自己的成长轨迹上的事情都是合理的、有帮助的。我们要提高分清主次,平衡事情的能力。”

4.jpg

“方法总比困难多!”疫情导致的意外情况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压力,比如在临近挑战杯决赛时,官方突然通知由于疫情比赛延期并由线下转为线上,这需要他们做出很大的调整,而且不仅面临着持续备赛的压力,还面临着毕业论文、实践、学业学习的多重压力。“幸运的是,在这个调整过程中,无论是团队成员还是两位指导老师都特别给力,感觉遇到的所有困难也都没有那么难了。”团队负责人当机立断,把团队合理地分为答辩组和设备组,答辩组负责比赛当天的展示和答辩,设备组负责场地、背景和设备的布置。范方老师加强了对团队线上答辩的指导,叶苑秀老师全力帮助团队协调比赛场地和比赛物资。

5.jpg

从校赛一路走到全国赛,项目作品经历市多次打磨,校团委和学院也非常重视,邀请了多位不同领域的专家评委对项目进行打磨,几经十数稿。“有一次,评委老师问了我们一些基础概念性的知识,但面对这种简单的问题,我们在台上竟然语塞了。”从那之后,团队成员有了很大的感悟,“我们总是想要把光鲜的成果展示出来,但却疏忽了最基本的原理知识,而在这种问题上的疏忽是会直接影响整个作品公信力的。”于是他们就从基础开始,重新系统地梳理了整个项目框架和内容,踏踏实实地准备答辩问题,不放过任何一处死角。

6.jpg

何景陶副校长莅临比赛现场指导

在团队里,他们秉持团队精神,是朋友、是战友、是可信任的人。成员间的每次合作都非常愉快,彼此相处和谐。张一凡赞扬:“大家都很尊重对方,面对工作不会争抢独断,或者互相推诿。”除了队员们愿意合作,负责人张一凡领导的风格对于创造小组愉快高效的氛围也至关重要。正如队员们所称赞:“我们小组负责人很有公信力,进度把握准确,他分配的工作我们都会直接执行。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私底下,我们交流都很顺利

7.jpg

除了团队成员的团结努力,学院也一直在背后支持着“心战疫”团队不断向前。两位指导老师为“心战疫”团队作品的最终呈现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范老师每周课题会都会和团队讨论作品,提供关于答辩、项目设计、呈现思路的指导。“去年6月份,东莞疫情复燃,范方老师临危受命,第一时间奔赴前线支援抗疫,整整八个昼夜,但不管时间多晚,范老师都会坚持抽时间指导我们的学习与工作,所以我们觉得,我们可以做更多,也应该做更多。”叶苑秀老师为团队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时刻关心项目进展和团队需要,“其实接到延期和变更为线上答辩通知的时候我们是很沮丧的,当时叶老师第一时间就跟我们谈心,安慰我们,带领我们梳理了问题解决办法,并且在筹备过程中,大到设备场地,小到展板修改,叶老师都亲自协调和指导,让我们可全心身的放到作品打磨上。”

苦尽甘来:达成期待,收获满满

8.jpg

回忆获奖的感受,“心战疫”团队相视一笑:“我们其实并没有外界想得那么兴奋,更多是一种苦尽甘来的感觉,得知获奖的时候就觉得没有辜负老师们的期待和支持。”就算这次比赛没有获奖,“心战疫”团队也并不后悔这次的旅程。他们坦言:“其实经历和在团队收获的友谊远超于获奖本身。”

9.jpg

“总的来说综合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比如负责人张一凡在管理团队方面有所成长。“刚开始我并不清楚分配工作的方式,想一步做一步,直到后面才对此慢慢清晰。”除此之外,宣传技能、表达能力、文书写作、逻辑思维等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团队中的本科生陈浩东真诚地说:“我不断向队员们学习,得到很多信息,做很多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改变了我原有的很多看法和思维模式。”且通过这次比赛,磨砺了他们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品质,也拥有了应对质疑时不卑、接受赞赏时不亢的理性严谨的态度,专家们的指导帮助他们开阔了视野,学会了对作品进行有趣的解读。


责任编辑:林德丰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战疫”团队以国家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将科研与实践相结合,在挑战杯中获得全国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