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陶陶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常河)暑假和防疫期间,留守孩子们都在家里自己学习,他们的学习情况如何?家庭生活又怎么样?作业有没有人辅导?遇到的困难有没有人帮忙?淮南师范学院的青年学子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在这个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由 12名淮南师范学院学子组成的“青春·归巢”小松社会实践团开展云上“三下乡”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与7个城市、12个乡镇的20余名留守儿童结成了帮扶对子,为家乡附近留守儿童提供爱心陪伴和作业辅导,并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线上第二课堂,在符合当地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摸索出了一条“云上聚力+网格帮扶”的新模式,帮助留守儿童实现“微心愿”。
“从今天开始,姐姐辅导你写作业。”8月7日,合肥市蜀山区的留守儿童黄舒雨终于等到了自己的“专属”教师——淮南师范学院18级的束昊云,帮助她进行线上一对一作业辅导。今年7岁的小雨,因为父母在外工作,她常年由爷爷奶奶照看。由于家里老人都上了年纪,小雨的课程学习和作业辅导便成了难题,多亏了淮南师范学院学子的温暖相伴,小雨的难题得以解决。
普通话发音技巧、红色故事讲堂、环保工艺品制作、英语小课堂、公筷使用说明、舞蹈手势操……12名拥有师范专业背景的学子登上“云课堂”,带来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温暖了一个又一个留守之家的孩子。
“要分清前后鼻音,注意平翘舌,把这个词语跟着我读10遍!”实践团成员18级英语专业的吴庚辰同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视频展示和细致生动的线上讲解为安徽池州的刘欣怡小朋友讲授发音的技巧。
在整个线上学习过程中,小朋友们乐此不疲,认真听讲;并在线上小老师的鼓励下,积极踊跃地参与学习互动。
炎炎夏日,安徽六安的卢良雯小朋友正坐在电脑前,跟老师和同学“隔屏”重温雷锋故事,感悟雷锋情怀。“我要像雷锋叔叔学习,当一颗螺丝钉,帮助同学和他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
“这是废旧的矿泉水瓶做成的小熊摆件,可不可爱?来看看这个可乐瓶做成的塑料小花,漂不漂亮?想不想学习制作方法?来,我教你!”担任实践团手工课的18级英语专业的童媛媛为了这次的课程,她精心构思,把单纯的手工课变换成一堂趣味横生的科普知识课,通过互动问答唤醒了孩子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
安徽亳州的肖盼希同学现在已经学会用废旧材料做成很多工艺品,并把它们变成了家里的“摆件”。
“我们的实践团叫青春·归巢小松实践团,我们要向黄山松一样坚韧不拔,另外,松树的绿色也代表着希望和成长。”18级付海娇同学这样解释实践社团的名字。
扶贫先扶智,助学暖人心。社会实践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淮南师范学院“青春·归巢”小松社会实践团的12名学子秉承“小我融入大我”的实践精神,围绕留守儿童面临的学习与生活问题,开展志愿者线上辅导+留守儿童远程学习双向联动的教育帮扶活动,持续通过教育扶志,为留守儿童筑梦,与留守儿童共度一个美好而难忘的夏天。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