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

2020-09-12 11:15:36 吴庚辰

中国青年网淮南9月10日电(通讯员 吴庚辰)为响应团中央号召,贯彻落实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淮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12名同学在学院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组成了小松社会实践团,以“青春•归巢”为主题,线上集结。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立足专业实际和当地基础教育情况,与7个城市12个村镇的20余名留守儿童结对帮扶,一次面对家乡留守儿童的“陪伴成长之旅”在8月7日正式开始了。       在活动前期,团队成员进行了集体讨论,认真交流活动计划、制定适合孩子们的教学方案。在课程内容讨论环节,大家给出了很好的建议,集思广益,积极为孩子们寻找最适合的课程。作为中国通用的语言,普通话解决了地区不同语言不通而导致的隔阂问题,在国家大力普及普通话的今天,学习普通话有利于更好的和别人交流。团队考虑到这次社会实践团帮扶对象大多是来自乡村的留守儿童,成长的环境相对闭塞,在接受正规的普通话训练时有一定困难。而学习标准的汉语发音是学生阶段的必修课,也是与人交流的基础,经过大家集体讨论,一致同意将“普通话入门教学”作为本次实践活动的主要线上课程。       在课程的准备阶段,实践团队员们把握每一个教学环节,不断演练和改进。第一次在线上接触孩子们,彼此素未谋面,担心在推进课程时会有困难;而每位实践团成员身边的孩子,年龄段也不径相同,授课老师的课程设计要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参与进来还是要花点心思的。大家把课前的各种考虑都细化在课程设计当中,但依旧会担心孩子们由于线上教学产生距离感造成课堂氛围的尴尬,所以上课前队员们还是带着小小的包袱的。对于课程教学方面,大家根据平时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一点点摸索,找寻书籍,询问有经验的老师,并进行集体磨课。如何利用好四十五分钟把课程的精髓教给孩子们?这就考验到大家的知识储备和个人能力,当然这也是日后走上教师岗位时最基础的职业素养,对于队员们来说是个很好的锻炼。

图为小朋友在志愿者老师的陪伴下认真观看普通话视频教学。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童媛媛 摄

      只有直面困难,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队员们通过翻阅资料,将各个具有方言特色的代表地区提炼出来,由于安徽地形复杂等原因,全省聚集着各式方言的特色地区,所以搜集有关数据,相对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都不小。队员们秉承着学习的态度和责任心,扎实做好各自工作,发现不同地区方言中的问题,并积极找寻纠正的办法。比如说使用江淮官话地区的人们大都n与l声母不分,但是他们基本都是分平翘舌音的。再比如皖西南部地区的方言中送气声母的字比普通话多,这时只能通过发非送气音的字词时需要控制声腔不发声来进行纠正。年幼的孩子们大多喜欢趣味课堂,如果引入大量概念他们肯定无法接受并且感觉枯燥乏味,于是实践团的队员们开始从课程设计上下功夫,减少刻板的理论知识,增加互动环节,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功夫不负有心人。活泼生动的教学PPT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们学到了有关普通话的知识,实践团的队员们带领孩子们不断练习吐字归音,并强化温习轻声儿化等等易混淆的知识点。在预先设计的绕口令互动环节中,孩子们积极踊跃地参与,迫不及待地想要大显身手,提升了学好用好普通话的自信心。孩子们的热情让队员们感动,实践团的队员们连日备课的辛苦换来了满满的成就感。这样的感触不经意间把队员们和孩子们的心联系更加紧密了。

图为小朋友在学习完课程后认真温习普通话知识点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宋世纪 摄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学会运用普通话与人交流沟通,搭建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是实践团队员们开展此次活动的初衷,在一周左右的时间里,开设普通话学习等与孩子们生活相关的课程,积极为乡村留守儿童提供学业帮扶,并陪伴他们度过开心的暑假。在这个有点特殊的夏天,小松社会实践团收获颇丰,队员们在活动中坚定了今后的职业目标,也为自己的青春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责任编辑:侯越玥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为响应团中央号召,贯彻落实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外国语学院12名同学在学院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组成了小松社会实践团。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