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明确要求: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开发更多有利于发挥所学所长的就业岗位,鼓励青年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双创”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突破口,面对高质量充分就业新要求,高校要聚焦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工程机械学院党支部高度重视学院的“就业方面”工作,在每一次大会小会的议程中,学生就业问题都是不可或缺的讨论重点。要求全体党员同志及学院教师务必沟通1-2家企业,深入推广校企合作模式,以此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增强他们的市场竞争力。
2020年在李威和马娇老师带领下,成立了共工工作室。自2020年1月成立以来,共工工作室便积极与工程机械相关企业沟通联系,投身于工程机械类产品的技术创新和各类创新创业项目,迅速成为工程机械领域技术创新与创新创业实践的先锋阵地。我们不仅在竞赛中屡获佳绩,更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李威老师作为一名新进党员同志,在学生培养与就业方面取得一定成绩。
在共工工作室采用项目制的培养模式,采用项目化的学习方法,通过教师承接的横向课题开展工作,近年来通过与长沙波特尼电气系统有限公司开展汽车线束检测平台项目,湖南星通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开展的多功能排涝臂架项目等等,带领工程机械2020级、2021级10多名学生参与市场调研及前期研发工作,成功制造相关产品模型,也带领学生参加多次创新创业大赛。获得过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1次,三等奖3次,“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湖南省三等奖2次;“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南赛区一等奖2次,“长沙银行杯”2023年湖南省“科技+”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1次等多项荣誉。工作室有3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2名学生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连续三年有5名学生专升本成功,至湖南工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等高校继续深造。通过与企业合作,工作室连续三年有8名学生在企业研发岗位工作。
2024年与湖南九州特种风机有限公司签订风速仪测试风筒项目,带领2022级和2023级工程机械运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等相关专业6名学生参与项目开发,学生通过市场调研、前期技术方案讨论,最终制定可行的技术方案并制作样机模型,项目试制阶段取得圆满成功,赢得了企业的高度评价。此外,该项目还作为参赛作品参加了湖南省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凭借出色的表现荣获一等奖,充分展示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与实力。
在工作室老师的精心培育下,学生们不仅扎实掌握了机械设计基础与编程等核心技能,还熟练运用SolidWorks、CAD、Fluent等先进设计软件,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通过参与项目PPT制作与项目路演,学生们不仅锻炼了表达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更在过程中拓宽了视野,激发了创新思维,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系列的培养举措,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还为他们打开了通往更广阔就业领域的大门。
随着工作室这种创新创业模式的发展,它不仅将显著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更将为学院的学生群体开辟出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工作岗位,助力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展翅高飞。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