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大深化三项体制机制建设 构建研究生思政工作创新发展体系
编者按:10月30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以“华中师范大学深化三项体制机制建设,构建研究生思政工作创新发展体系”为题,在有关简报上刊发了我校研究生思政工作改革创新情况。现将主要内容摘编如下:
华中师范大学深化三项体制机制建设 构建研究生思政工作创新发展体系
华中师范大学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体制机制建设为突破口,深化工作一体化推进机制、导师责任作用发挥机制、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着力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体系。
——深化工作一体化推进机制。一是融合组织机构。2018年,学校在新一轮机构调整改革中将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两个单位深度融合,成立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承担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思政、心理健康等全口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二是统筹政策设计。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明确十大重点任务、30项主要任务和100条工作举措,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整体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为研究生思政工作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三是建强工作力量。2019年学校首批设立研究生思政工作专职副书记岗位6个,着力增强研究生思政工作战线力量。疫情期间组织政工团队利用“云课堂”开展“云思政”,围绕理想信念、生命、责任等主题开展“线上点名”主题教育示范课,多种方式优化内容供给,全校12000余人次研究生、200余人次研究生思政工作者参与。
——深化导师责任作用发挥机制。一是明确导师育人职责。出台《华中师范大学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实施办法》,明确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主体责任。印发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修订遴选办法,建立师德失范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强化研究生导师选聘管考,推动导师“育德”和“育才”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二是提升导师履职能力。建立分类评价机制,根据学科特点制定聘任的科研成果要求,压实导师在学业指导、学术诚信教育等方面的责任。加强表彰奖励认真履行职责、成绩显著的导师,对未能履行导师职责,导致师德师风、研究生培养质量等出现重大问题的,予以约谈、限招、停招,甚至取消导师资格。多种形式开展岗位培训,并将培训情况列入导师工作考核,与导师上岗挂钩。三是强化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每两年开展一次“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评选活动并纳入学校“三育人”表彰体系,邀请历届获评专家学者走进“我心目中的好导师”思政讲堂开展“研途导航”主题教育,实现全校近5000名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全覆盖。每年开展“研究生导学关系建设月”系列活动,建立党员导师担任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或指导教师制度,举办“导师走访研究生宿舍”、“师情话议”导学午餐会,万余名师生组队参加“我和我的导师”故事征集、导学团队创意合影等活动。
——深化课程协同育人机制。一是课程体系协同。制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课程思政育人指南》等文件,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同步建设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突出学校特色和师范特点。建设“研究生课程思政精品示范课”,以多元化评价方式,将课程思政作为考核的重要条件。二是教学改革协同。构建以思政课为核心、哲学社会科学核心课程为支撑、人文通识课为补充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探索推进思政课教学供给侧改革,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探索“思政+专业”的分众化教学新模式。以学校教育成果奖培育为抓手,鼓励教师结合自身专业,形成可推广的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三是实践育人协同。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通过组织“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举办“华大论坛”等引导研究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活动。组织“学习进行时”“同上一堂思政课”等主题鲜明、喜闻乐见的思想教育活动,不断增强研究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