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激发全院青年学子爱国热情,引导同学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紧跟时代、肩负使命、锐意进取,把自身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课程思政”实施,共青团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委员会决定举办华中师范大学第九届大学生新媒体创意大赛。本次活动由中共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委员会指导,由共青团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委员会主办,教育信息技术学院“E思政”实践服务创新中心和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本科生党支部承办。
涌现出了由廖衡越、高悦、李彤、于玥、刘宇杰共同创作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类作品《垃圾去哪儿生态文明智慧教育工具包》等多个优秀作品。
“垃圾去哪儿”生态文明工具包 ——系统应用案例说明材料
2017年3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国家住建部发布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 方案》,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一环,成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先行先试的重点。2019 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上海市为先行市,包括北京在内的 40 余个城市的垃圾分 类条例相继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正式迈入法治化、规范化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 制、推动习惯养成。”这就要求我们全面、系统地推进生态道德教育,校园是培 育学生环保意识、提升文明素养、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主阵地,小学学校、幼儿 园等应当承担起对未成年学生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教育的重要职责。 一、 生活垃圾分类需要纳入学校德育教育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行垃圾分类,要开展广泛的教育引导工作。德育教育, 要求通过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能够将道德价值判断和道德行为实践相结合,将 道德原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学习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培 养学生的绿色文明价值理念,不断加深对“尊重自然”等生态道德准则的认知。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这就要求垃圾分类工作必须教育先行,垃 圾分类的宣传和教育已然成为小学学校、幼儿园等德育工作的重要板块和必要内 容。《湖北省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第三章第二条要求,“省教育 厅负责加强学校的生活垃圾分类教育,推动垃圾分类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 夯实学校教育基础。” 明确要求学校要普及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和具体方法,培养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的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垃圾分类处理的社会实践。
小学学校、幼儿园等要积极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将学校示范创建向社区下沉, 带动和辐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的各项德育教育活动应追求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每个家庭参与其中,初步实现“教育一个孩子, 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的目的。
二、 利用以微信小程序为基础的生态文明工具包实现交互式教育
通过以微信小程序为基础的生态文明工具包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是以交互为 主要核心的新兴教育方式,互动性强是其最突出的特点。 一方面,利用卡片以及垃圾桶的实际应用,最大化调动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和 积极性。垃圾卡片和垃圾桶的设置作为工具包中的重要一环,它的促进性和引导 性是不可取代的。奥苏泊尔的学习动机理论认为,认知内驱力,即求知欲和好奇 心是学习过程中一种最重要和稳定的动机。受教育者需要不断地利用上述工具进 行分类,当分类受阻时,会主动扫描卡片及垃圾桶上的二维码,调动微信小程序, 获取信息。另一方面,将微信小程序运用课堂教学中,能够最优化地实现教育者 与受教育者的互动,满足生态道德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知识需求和娱乐需求, 极大地活跃生态道德教育氛围,实现生态道德教育的创新型发展,帮助受教育者 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生活垃圾分类以及生态道德教育的前沿问题。
三、 “垃圾去哪儿”——微信小程序对实践教学的促进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带动了教育教学活动翻天覆地的变化,白板、电脑、 iPad、手机等等凭借极大的功能优势走进了课堂,为课堂带来了无限的活力。微信小程序作为众多应用的一种形式,其诸多特点极大地保障了教学的高质高效: 1. 无需下载,即开即用。直接在微信中打开,节省安装时间、流量和内存。并 且可以实时更新内容,每次打开都会自动刷新,节省了教学时间,保证了教 学的高效进行。 2. 数据挖掘。微信小程序后台具有手机用户访问信息、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及 时调整。可以及时获取学生学习信息,测试信息,方便教学管理并针对性调 整教学内容,保证教学的高效进行。3. 功能丰富,操作简易,体验愉悦。小程序界面简单。便于老师学生自主操作。 学生也可以在操作中获得及时反馈,让学生在游戏般的操作中练习、运用所 学知识。 4. 开发成本低,门槛低、周期短。相对来说,小程序开发技术难度低,需要投 入的成本小,所以能够开发更多的功能,丰富资源库,方便教学资源的共享。 皮亚杰在认知发展理论中提出儿童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 知识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自身的知觉。
“垃圾去哪儿”通过生动的故事情境、可爱的垃圾形象,能够在最短时间吸引学生的兴趣, 将注意力集中到所学内容上, 激发学生的思 维的积极性,将感知到的东西在自己的头脑中再建构, 舍弃无关的细节, 形成 表象, 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我听过了, 我就忘了;我看见了, 我就记得了;我 做过了, 我就理解了。“垃圾去哪儿”以小程序为主体,配备有垃圾卡片、小垃 圾桶、垃圾图集,学生不仅仅能够通过小程序单独实现交互式学习和游戏化学习, 更能亲自动手垃圾分类,亲身感知,大大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
另外,“垃圾去哪儿”设有完备的自测、检测模块,让学生及时自测,并给 出及时反馈,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评价,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学 习效率。老师也可以通过后台数据了解学生整体情况,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针对 性调整,提高教学效率。 “垃圾去哪儿”作为课堂生态教育的应用,创新了生态教育方式,其自身所 具有的及时性、互动性、趣味性是生态道德教育取得成就的重要保障。 将以微信小程序为基础的工具包与生态道德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为教学方 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新思路。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