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主动担责,勇于承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六进”的使命,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学院学科优势,以《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必修课建设为契机,积极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党政齐抓共管,谋篇布局,下好育人“一盘棋”。学院压实党委主体责任,由党委统筹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必修课专项工作,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作为思政课建设第一责任人,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学院全力打造“10+N”课程模式,加大系列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资源供给,“10”即为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十个专题报告;“N”即围绕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名师报告、主题教育及社会实践等活动。学院统筹课堂教学和教职工理论学习平台“教授说理”,打通师生理论教育平台,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立交桥”,实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全覆盖。
学术骨干引领,赋职赋能,培育梯队“宣传员”。学院立足于发挥学术骨干的政治和学术“双引领”示范作用,精心选拔10位教授担任十个专题的负责人,组建课程团队,建起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探索建立思政课程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全面提升教研水平,汇聚办好思政课合力,达到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良好成效。学术骨干肩负使命,勇于承担,精心备课、用心授课,呈现了一场场高水平的报告,为中青年教师树立了良好榜样。在一批学术骨干的带动下,中青年教师“动”起来了,活力激发,为下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课程全覆盖储备了一批优秀的“宣传员”。
优势学科先导,双向驱动,打造思政“金课团”。立足于教育学科优势,学院党委整体规划课程目标、创新课程体系,统筹推进课程内容建设,实现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双向驱动,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落地生根,力争打造一批“金课”,培育一批“金师”。一是加大课程体系的研发力度。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重点,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方向、道路、方针、原则等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为主线,学术骨干研发专题讲义,首轮“开讲”。建立教师、学生双轨评价反馈机制,再次对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实现“讲—评—研”多轮研课磨课,全面提升思政课程的“含金量”。二是创新课程实施形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采取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在线下专题报告基础上,针对各个专题录制微课,做好线上推广。同时,学院拟建立专题网站,对课程授课视频、报告全文实录、微课程等进行全程展播,探索建设融媒体思政公开课,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优质课程的辐射力。
深耕内涵发展,同心同向,肩负育才“新使命”。学院坚持把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作为主线,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的定位,以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推动“三全育人”贯穿育人铸魂的全过程。一是立足全员育人,在推进思政课和专业课协同上发力。结合教育学科专业特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专业教育的育人功能;实施课程思政全覆盖,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推动课程思政落实落地;充分发挥高水平科研对高水平教学的支撑作用,通过科研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奋斗精神。二是立足全过程育人,在阶段衔接上发力。根据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使育人的各项工作覆盖学生从进校到毕业的全过程。各阶段教育各有侧重、有机衔接,形成一个整体,贯穿学习阶段全过程。主动面向学生思想成长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积极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关心关切,在注重加强引导和规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中的作用。三是立足全方位,在文化浸润上发力。学院注重文化浸润,坚持以文化人,让学生日常生活的每一处场域都蕴含丰富“营养”。强化仪式教育,在重要时间节点以及重要活动中,通过举行庄重严肃的仪式,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广泛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实现校级活动有品牌,院级活动有特色,班级、社团活动全覆盖;充分发挥校史馆、图书馆的育人功能,注重宿舍文化、网络文化建设,加大对优秀校友、先进典型的宣传,通过从思想、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着力,系统提升各类育人载体对学生的吸引力,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终提升育人的实效。
据悉,截止到目前为止,教育学院已经开展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专题报告6期,周洪宇、万美容、郭元祥、王建梁、田友谊、王坤庆等知名教授走上讲台,为广大师生提供丰盛的视听盛宴与精神大餐,广泛获得好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