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成员
开展定点帮扶乡村振兴“心理育人”培育基地建设
2023-03-28 09:23:36


一、课题名称

“心理育人”专项技能培育基地

二、选题目的与意义

为激发乡村主动振兴活力,培养自我振兴内生动力,积淀乡村振兴自我发展力量,培育乡村振兴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人才。心理育人工作对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专业性较强,加之我国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短缺县、乡、镇一线心理健康专业教师更是奇缺,部分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是由其他专业教师转型而来,专业技能和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课题实施步骤

一是采取线下与线上授课相结合的形式,普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备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分享培训课件,做好持续学习支撑。

二是采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形式引导通榆县不同年级教师从简单模仿,到深度复制,逐渐走向自主建构。首期培训结束后,编辑制作《通榆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训指导手册》等指导性、科普性材料,供培训教师随时查阅、学习。

三是采取自我实践与跟进督导相结合的形式,带领有志向进一步深化学习的教师不断研磨,感悟提升。筛选掌握培训内容详实,具有一定专业基础,具备开展工作资质的教师进行专业技术深化指导。

四是采取自我演练与观摩学习相结合的形式,逐步培养通榆县教师之间互帮互助,逐渐形成朋辈互助促进模式,实现全面提升。

四、研究成果展示

1.未立项先工作,危急时刻,呈现心理育人情怀与担当

2022年上半年,吉林省新冠肺炎疫情多点爆发,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以下称“农科院”)和长春市是省内疫情爆发的重点地区,吉林大学师生被分散封控在家中、学校和宿舍,农科院的学生们被转运到省内各隔离点,300余名学生被紧急转运到通榆县隔离。危急时刻,吉林大学心理中心何思彤教授迅速与通榆县教育局取得联系,汇同教育局张娜副局长、郝秀梅老师第一时间成立工作组,何思彤教授立即为工作组成员开展线上“安心团体心理辅导”技能培训,同时开通专门心理支持热线,这些渠道一经开通立即获得学生们的广泛好评。截止到学生返校,心理中心杨紫豪老师共接待农学院学生预约30余人次,进行个体心理咨询9人次。心理中心何思彤老师为通榆县教师和转运隔离学生专门制定2套团体辅导方案,共培训、督导通榆县负责隔离保障的心理教师22人次,农科院学生骨干22人,合计培训师生骨干共44人次。参加培训后的通榆县心理教师共带领被隔离学生开展团体辅导13次,参加学生人数95人。通过一系列“有温度、有速度、有效度”的心理健康援助工作,有效缓解了学生们由隔离所引起的心理困扰,吉林大学心理中心与通榆县教师们一起,共同搭建起学生们的“心灵守护墙”。

4.png

5.png

6.png

2.抓基础重技能,问题导向,打造心理育人专业队伍

通榆县全境约35000余名学生,50余所中小学(幼儿园),专业人员短缺、基础知识薄弱。为此,吉林大学心理中心聚焦问题导向,从解决通榆县实际需求出发,着重在专业队伍的基础和技能上下功夫。心理中心王瑞主任、何思彤教授向教育工会闫国生主席,乡村振兴办张刚主任报送了主要工作计划。何思彤教授又汇同通榆县教育局张娜副局长、郝秀梅老师经充分研讨论证,决定采取分层、分众实施技能培训指导。由通榆县教育局组织全县各阶段学校100余名骨干教师,分别参加课程建设和咨询服务2种专业技能培训。总体培训历时5个月,共举行线上、线下技能培训17场,涉及10门心理育人基础知识(包括发展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咨询技能、心理诊断技能等)、4个年龄阶段(幼、小、初、高)课程建设技能,合计参训教师708人次,为后续通榆县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心理育人工作开展,打造分层、分重专业人才队。

7.png

8.png

9.png

10.png

11.png

12.png

13.png

14.png

3.设试点建基地,稳扎稳打,构建心理育人三维立体结构

心理育人是一项体系化工程,不但要拥有专业人才队伍,还要有人才队伍施展技能才华的舞台。经吉林大学心理中心何思彤教授建议,通榆县教育局决定,首先是分别在小初高不同阶段学校选取1所作为试点,进行心理育人工作内容示范推广。最终选定第一中学,第九中学和第二实验小学共3所学校,作为通榆县心理育人试点建设学校。其次是筹备组建通榆县中小学心理成长指导中心,让骨干人才有开展心理服务的平台。心理成长指导中心地点设在通榆县第二实验小学校,初步设置有团体辅导室、咨询室、宣泄室、家庭辅导室、沙盘室等8个功能性房间,目前正在装修当中,预计2023年能投入使用。最后是在各乡镇设立心理育人工作站,让参加过培训的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将课程建设和咨询服务方面的习得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通过不同平台、渠道和空间设置,使通榆县心理育人工作呈现出有平台、有队伍、有技能的三维立体结构。


©2020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869号-24
中心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