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 “英雄人物”赵登禹

2020-09-23 16:02:05

1914年赵登禹加入冯玉祥的部队,任冯的随身护兵,跟随参加北伐战争,后国民党军改编,回任第二十八旅旅长。跟随冯玉祥参加中原大战,战败后冯的部队被整编,赵登禹被任命为第2937109旅旅长。 刚满16岁的赵登禹,同二哥赵登尧及同村好友赵学礼、赵全胜,离开家乡,踏上了千里投军的征途。经历千辛万苦,在冯玉祥的16旅第1团第3营当了副兵。

图片1.png


1937728日,对日作战时壮烈殉国,时年39岁,是抗日殉国的第一位师长。

为了纪念赵登禹,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北平市政府将崇元观南至太平桥的马路命名为赵登禹路;北平通县古运河西岸一条大街,被命名为赵登禹大街。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确认赵登禹为抗日烈士。20099月,赵登禹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生平经历

1930年,赵登禹跟随冯玉祥参加了“中原大战”,战败后冯的部队被整编,赵登禹被任命为第2937109旅旅长。

1931918日,日军发动侵略东北的九一八事变。1933年初,日军又将战火引到了长城一线,赵登禹奉命率领109旅从蓟县出发,把守喜峰口阵地;击退了日军的攻击,坚守住了长城阵地。

喜峰口战砍杀日军5000余名,炸毁大炮18门,取得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的首次大胜,史称“喜峰口大捷”。长城抗战后,第29军被调回察哈尔省驻防,赵登禹因战功卓著被擢升为132师师长,并被授予陆军中将军衔。

1933年秋,29军入察,赵登禹率领132师驻防张北县,期间日本驻屯军为了吞并察省,经常派特工人员窜扰独石口等地进行挑衅。同年9月,赵登禹率部进驻察哈尔省张北县后,“制造”了两次轰动一时的“张北事件”。

19341027日,8名日本人途经张北不仅不按规定接受赵登禹部队的检查要求,还有意进行挑衅,为了维护民族尊严,赵登禹下令挑选100名身强力壮的士兵,紧握带着明晃晃刺刀的步枪,一边高喊口号,一边在这8名日本人面前走正步。

19358月,赵登禹及所部随第二十九军移驻北平附近。

英雄事迹

1919年春夏之交,冯玉祥部驻防湖南常德,城北德山和石板滩时曾闻有虎伤人畜。有一次,赵登禹和战友们在德山练习野战,训练中发现了一只猛虎,士兵与山上居民边追边打,赵登禹冲在前面,连发数枪,皆击中老虎的要害,最后,老虎窜到江中。士兵们把老虎拖了上来,送到冯玉祥处,冯玉祥很高兴。事后冯玉祥请城里的照相馆为赵登禹照了一张骑在虎背挥拳的照片。1937728日赵登禹在北平抗战牺牲,31日,冯玉祥在南京找出这张照片,题写了“民国七年(1918年)的打虎将军”,以示纪念。

1921年,冯玉祥在陕西剿匪时,摆下了“鸿门宴”,要在酒席上擒拿当地匪首郭坚。不料尚未“摔杯为号”,伏兵争看众人斗酒竟挤倒了屏风,暴露了计谋。就在郭坚欲拔枪射冯之际,赵登禹出手制服了郭坚。因下手迅猛,竟然拧断了郭坚的脖子。

冯玉祥亲笔在照片上题写了“民国七年的打虎将军”来称赞赵登禹。

《救国时报》1937年曾这样评价赵登禹:“奋战至最后一滴血,光荣地完成了保国卫民的天职,足为全国军人之模范。”


责任编辑:文学院分团委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赵登禹,参加过北伐战争,后国民党军改编,参加过“中原大战”,是一个民族英雄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