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家乡有个约会
我的家乡——环县,在历史的长河中孕育出丰富的优秀精神文化,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才俊走出大山,谱写自己未来的绚丽华章。如今,我们见识了外面世界的繁华,回归展示家乡是我们的寄语,我与家乡的约定,让我带领大家走进这片沃土,了解我的家乡。
介绍人:2003010102 王欢欢
悠悠历史有今朝
我的家乡环县,隶属于甘肃省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西北部,地处北纬36°1'—37°9',东经106°21'—107°44'之间,东临甘肃华池县、陕西定边县,南接甘肃庆城、镇原县,西连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和同心县,北靠宁夏盐池县。东、西宽约124公里,南北长约127公里,总面积9236平方公里。
截至2019年末,总人口36.5万人(公安户籍人口),常住人口31.47万,以汉族为主,有回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土家族、景颇族等13个少数民族。
201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13.37亿元。被评为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小杂粮之乡”、“中国皮影之乡”,是西北羊绒、羊毛、皮张和各种肉食品的主产地之一。
2019年12月,成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2019年12月6日,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2020年2月,经甘肃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审定,环县符合贫困县退出条件,批准退出。
红色革命老区
我的家乡是红色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革命文化,传承着红色革命精神。作为长征的最后一战,环县山城堡战役是红军会师后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也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最后一战。红军不仅在当地留下了活动足迹,也留下了许多广为流传的故事。
在山城堡战役陈列馆的一个玻璃展柜里,展出着一些当年国民党军的帽徽,对于带领我们进馆的老师对它们的介绍,我仍记忆犹新。“这些正是纪念园开园时,山城堡村村民樊秀英捐的。今年92岁的樊秀英老人,虽然听力和记忆力都大不如前,但她却清楚地记得那些帽徽是当年丈夫在战场上捡来的。老人的儿子郭贤斌介绍,他父亲在世时,经常讲起当年那场战役。战斗过后,父亲和村上的年轻人去清理战场,当时尸体全都冻得坚硬,他们仔细将红军战士的遗体掩埋。”红军战士冻僵的遗体让人动容,让我知道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是用无数勇士的鲜血换来的,他们豪情万丈、前赴后继、视死如归踏上长征之旅,最火也终于获得了革命的火种,播下了革命的精神。
山城堡战役纪念馆的背后,是蜿蜒的、苔藓斑斑的战壕,战壕高过我的肩膀,爬上战壕是居高临下宽阔的视野,战壕中的“猫耳洞”依然可见。走在战壕中,仿佛身临当时的战火之中,耳边响着冲锋的号角,振奋人心。这纪念碑、这战壕都是对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纪念,是家乡对红军历史的见证,承载着长征精神永流传,给我们后辈以历史的记忆,精神的鼓舞,是我家乡红色革命的记忆。
名胜古迹
环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建筑,记录着历史长河中的风风雨雨。
灵武台公园位于我县县城北关,是依托唐肃宗继位的灵武古台、宋代砖塔、古城墙、烽火台等遗迹和灵武庙规划修建的县城综合性公园。宋代砖塔是环县历史上一大著名景观,始建于元世祖中统五年(1264),即南宋理宗景定五年。塔体为八角结构,一砖到顶,铜质镀金塔刹,通高22米,造型美观,工艺考究,是庆阳市保留最完整的古代砖塔。1962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宋塔”经历了文化大革命部分破坏,塔内的断梯,塔壁的刻痕,记录了这一特别的历史阶段。塔后的农业博物馆中的老爷爷,默默无闻,与老伴一起,带我和一同前往的姐姐游览园中古老的农作工具,丰富的荷包画作,给我们讲述着“宋塔”的过去。
文昌阁景区位于我家乡县城环江西岸,是一处集文化游、宗教游、生态游为一体的旅游景区。总面积1200亩,主要景点有环江翼龙雕塑、步云桥、桥西广场、文昌阁、钟楼、鼓楼、状元桥、砚池、任养亭、润物亭等。
文昌阁,承载着我们无数的记忆,小时候和小伙伴们争着率先爬上山顶的场面犹在眼前,转眼间,我们已经各奔东西,早已没了那童真的活力,只留下无限的回忆。如今,每每逢考,文昌阁必然门庭若市,登拜阁楼三层的文昌帝君与圣贤师孔子,当然,我也是逢考必拜。
秀“色”可“餐”
羊羔肉是我家乡的传统的地方风味名吃,羊羔肉味鲜,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非常可口。
每年立春至端阳节后前后,是食用羊羔肉的最好季节。羊羔肉做法较多,以清炖和蒸做较为普遍。环县羊羔肉与靖远羊羔肉,各有其独特的魅力。
我最喜欢的吃法是极为简单的羊肉清汤,温温暖暖的清汤入喉,伴随着葱花香菜的香味儿,我想在大西北高原寒冷气候下,往往是这简单的一碗羊汤搭配一个羊肉包子,温暖着人们的胃与心窝,是对寒冷清晨开始劳动的人们最好的慰藉。
黄酒历史悠久,大约产生于明代,因为原料(粘糜子)产量充足而质优,千百年来,兴盛不衰,在我家乡的山区农村十分盛行。改革开放以来,黄酒已登上大雅之堂,成为过年过节、酬亲厚友的理想酒品。目前黄酒酿造技艺已进入了持续发展阶段。
自小,黄酒就伴着我长大,没有白酒的浓烈,不是啤酒的爽朗,煎热的黄酒淳淳入喉,暖暖的,就算小孩子,我们也会被允许喝的,小时候常常偷偷拉开酒缸“糟蹋”一番昏昏欲睡,挨过的棍子也不少。平常多是煎热的温酒饮用,老少皆宜。
民俗寄民魂
我的家乡在历史的传承中,千千万万的先辈们,以自己勤劳的双手,为我们留下无数的瑰宝,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
Ø 独特住宅——窑洞
我家乡悠久的历史文化是经过长期积累丰富的,经过几千年的风雨洗礼,窑洞像一位母亲,经历着朝代变迁,看着她的土地成长,看着农耕文化的开创发展,有着深厚的农耕文化的痕迹,农耕文化的发展也带动了她的发展。早在二十万年前,已经有人类在庆阳这块土地上生存繁衍。
在我小时候窑洞几乎是家家都有的住宅,一张大大的热炕,“炜炕”一次,可以暖暖和和一整天。小时候家里有一间较深的窑洞,较为宽敞,一条大大的帘子隔出深处一个小空间,小时候家中每每有好吃的东西,我妈必然“藏”在里面了。
道情皮影
我的家乡,最为人知的当是的道情皮影,它是甘肃环县的一个传统戏曲剧种。道情皮影戏,由于方言、民歌俗曲不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道情皮影戏的人物和道具全部用牛皮做成,人物则成侧面形象,由许多小片组合而成,其道具有桌椅、宫殿、城门、车船、桥、马、虎、龙等。该剧种目前已极为罕见,只有几个老艺人会表演,被称为戏剧“活化石”。
每每家乡过庙会,当算得上每年度一次难得的盛宴。家乡的庙会通常会在农历八月或九月份,刚刚从金秋的收获着中抽出空闲,往往又都会举家早出晚归,大清早去赶那庙会上的热羊肉包和羊汤。中午太阳晒得皮肤发烫,庙会广场边上的大树下已经坐满了人,嗑着瓜子唠着嗑,享受着这难得的清闲。
每到夜幕降临,期待一天的盛宴才刚刚开始。每年晚上都会有一场皮影演出,我爸爸从小听到大,对这也就很感兴趣,每每闲暇必然不会错过,我小的时候,每每戏台广场前都坐满了人,那一个个牛皮雕刻的人物栩栩如生,“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也是那时我唯一的期待。
家乡的一切,都倒映在我的脑海中,它包含我童年的美好回忆,它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家乡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让我不能将视线收回,让我把所有的童年趣事都保存的完好无损,你是爱我、爱家乡的一切人们,我们会用自己的能力回报给你。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