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逢盛世,理应不负盛世
——采访老党员李宗元老师有感
为了深入学习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不断提高青年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铭记党恩,研究生第一党支部有幸以“读懂中国——讲好入党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活动为契机,于4月11日,采访到原无锡轻工大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江南大学校关工委顾问李宗元老师。并且有幸邀请李老师4月28日为法学院全体学生党员、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同学们讲述亲身经历的历史事件。
在采访过程中,李老师从个人视角给我们具体讲述了亲身经历或调研过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无锡马山惨案、重庆大轰炸、下江时光、驻中国美军暴行及中国民众抗议游行、法币贬值、开国大典无锡分会场、大炼钢铁、“四大件”变化等故事,以小见大地讲述了中国现代史上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开国大典、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以及这些历史对当今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生态等领域的借鉴意义。此次采访,我深切体悟到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如此的紧密相连,与此同时也看到了一名老党员身上的责任与担当。
李宗元老师接受采访,为同学们带来宣讲报告
在和李老师采访交流的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李老师反问了我们一个问题,他问我们:“你们是否有考虑过一个问题,入党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对这个问题你们是怎么看的?”。当时我的回答是“入党前后感觉自己有了一种使命感去鞭策自己,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都会有一种推动着自己向前的力量,是压力,也是动力。”而李宗元老师对这个问题的解读则是:先想入党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就是不完整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一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道出了李宗元老师的初心,也传达了无数共产党人所坚持的信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的党员义务,这与古人所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相契合。那么,什么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正确理解?回顾百年壮阔历程,已有无数革命先辈给出了答案。甘祖昌作为开国将军,放弃优厚生活条件回乡当农民,不仅与群众干在一起,还拿出大部分积蓄修水利、建电站,为家乡发展作贡献。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三年任期满后再续三年,把生命奉献在带领小岗村群众致富上。甘祖昌、沈浩等党的优秀干部前辈用行动告诉我们,真正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始终牢记宗旨,不忘初心,勇挑重担,以苦为乐,乐民之乐。
然而,现实中却有人将其解释为“先吃苦,后享受”,似乎吃过一番苦之后,就应理所当然地享受。如此理解,使得一些人奋斗出发点出现偏差,甚至出现身居高位者“年轻时吃了不少苦,有职有权之后就应该好好享受”的补偿心理、特权思想,偏离了初心。
作为青年党员的我们,如何践行新时代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呢?如何把握这一“前”一“后”,也是我本次党史学习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这一“前”,就是实干奋斗要敢于争先,争相走在时代的前列,用敢于乘风破浪的勇气和力量,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而不是去计较个人得失、抱怨劳苦,能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干别人干不了的事。这一“后”,就是在功劳簿面前,不贪功,不抢功,体现在“敢于吃苦,无私奉献”,而不是成天沉醉于功劳簿上,忘了我们的使命和追求,忘了我们的事业还需要继续奋斗,还需继续砥砺前行。
法学院师生践行使命,积极投身于抗疫志愿者队伍及支教团队
看历史是为了预见未来,历史中有信仰与精神的源头,也有指引未来、辨明方位的指针。作为青年党员,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担当是最好的传承。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责任,展现青春风采,在奋斗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中成就一番事业,立足新时代,丰富与践行党史精神,这是我们当代中国青年党员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担负起时代责任的内在要求。生逢盛世,理应不负盛世。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