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2023-09-18 10:54:37 赵建新

按照党委工作安排,今天我党课的主题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建设教育强国

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强调: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坚持以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讲话是指导我国教育强国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是迄今为止关于教育强国建设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刻的论述,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追求,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最新发展,是指引我国教育强国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习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不容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不容偏离。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现代化的宏伟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实践反复证明的真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方向。

青少年一代的价值取向决定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教育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始终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行。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必须紧紧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习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特征。根据2020年世界各国人口统计,中国是14.1亿人,而世界七大工业化国家人口超过1亿的只有两个,其中美国3.31亿人,日本1.25亿人,而其他各国都在1亿以下。要在人口规模如此庞大而底子又比较薄弱的中国实现现代化,其艰难和复杂程度是难以想象的。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为全世界所瞩目。

人口规模巨大也是中国教育发展最大的国情。从总体上看,人民日益高涨的接受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教育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教育公平程度不断提升,但是区域、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还比较大,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仍有待提升。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教育工作的根本宗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就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意愿和感受,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就教育而言,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要求新期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每个人享有同等的教育权利与教育机会,加快建成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努力使每个人不分性别、不分城乡、不分地域、不分贫富、不分民族都能接受良好教育。

(三)统筹部署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习总书记指出,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协同配合,共同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内在需要。当前,世界经济重心东移趋势日显,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近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变化。在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全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空前上升。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统筹部署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破除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体制机制束缚,围绕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加强科研大合作,畅通源头创新、成果转化、市场应用,吸引顶尖创新人才,不断提升教育支撑引领创新发展的能力,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凝聚起全社会的力量。唯有如此,才能使中国式现代化获得充分的动能,行稳致远。

二、做好人才引育,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我校坚持以奋进计划为导向,锚定学科进位、博士点倍增目标,分类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育工作,切实提升人才支撑学校建设质效。

(一)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创新引才工作矩阵

1分类指导施策。根据学院发展实际和人才引育质效,将各学院(单位)划分为四组并明确各自人才发展目标。一流学科群实施培育为主方针,优势学科群坚持引育结合方针,潜力学科群实施引进为主方针,基础学科群根据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人才队伍建设。2)编定引才规划。依据学科发展规划、校区学科布局以及事业发展需要,分类制定校院两级人才规划。学校层面紧跟学科培优和整体进位步调,围绕优势学科、重点学科、基础学科等科学编制各学院引才计划,重点引进各类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等。学院层面紧密参照学校引才计划,结合学院学科方向、优势特色、团队发展等,明细人才引进方向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同时指导各团队配套制定人才任务清单。3)成立引才专班。坚持全员引才,构建学校学院团队三级联动机制,凝聚引才合力。校级层面实施引才工作校长工程,对重点引才对象,学校领导亲自抓,点对点组建专项人才工作专班,主动服务,全力引才。院级层面实行引才工作院长工程,建立以联系校领导为总指导,学院(部门)主要负责人负责牵头抓总,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学科带头人等组成的院级引才专班,持续推进学院引才工作。探索成立由班子成员牵头,重要团队负责人为骨干的若干引才项目组,制定工作时间表,明晰工作职责,并逐项落实。将引才指标完成情况与人才引育成效作为学院(单位)班子与院长(主任)考核的重要指标。4)构建觅才体系。拓展引才范围,优化人才发现机制,利用人才大数据与现代信息分析技术,分学科梳理人才名单,加强人才信息采集,建立意向人才数据库;依托第三方引才机构的资源和人脉优势,拓宽人才发现渠道;加大走出去引才力度,直接赴海外名校定点引才,借助各类学术论坛定点觅才,参与部省市引才活动定点择才;实施海内外高校引才联络员制度,加强与海内外名牌大学与科研院所的人才引进日常联络沟通。定期汇总梳理上述意向人才名单,绘制人才分布地图,采取校院联动模式,组成意向人才工作专班,定期沟通联络、宣传人才政策、做好沟通服务。

在这里要强调一下师资队伍引进的数量和质量的关系问题。靠规模取胜的阶段已经过去了,或者说已经不适应现在学校的发展了,在人才引进培养的时候,应该更多放在质的突破上,这个质既要破五唯,还要看人才的潜力,要看人才的学术背景结构,所受的学术训练是否有利于科技创新。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始人克劳斯施瓦布,他最近有一本书叫《后疫情时代大重构》,他在书里归纳了当今世界的三大特征,相互依存、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相互依存的世界具有深层的系统互联性,所有风险都会相互影响。瞬息万变表现在很多方面,无论是危疾、科技发展和应用,还是传染病的传播,一切都在快速向前。复杂系统的特点经常是组成系统的要素之间缺乏明显的因果利息,使之几乎无法预测。它里面有一句话,就大多数专家专注研究细分领域,缺乏必要的广阔视野,无法连点成线。提高决策者急需的整体途径,就是我们疫情防控为什么最后做得很艰难?就是因为我们每个专家掌握的知识都是整个队伍在疫情防控所需要的知识总体当中很小的一部分,然后彼此之间相互不了解,他就不能够给决策者提供一个全景,怎么去做,这是我们今天遇到的一个非常典型的学术界的现象。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跨学科的知识体系、良好的学术训练、积极的学术追求、富有激情的创新意识,都应该成为我们教师增补的必备条件。

(二)是聚势赋能、锤炼素养,夯实人才培育底蕴

1)深化至善青年学者育才效应。持续优化至善青年学者支持计划,细化培育类别、丰富培育措施,提升计划的人才培育效能。学院(单位)强化梯队建设,定期动态梳理和制定潜在的A类、B类、后备等人才库,制定专门培育方案,在科研空间、研究生名额、平台建设、人才评价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和打造特区,营造利于人才成长的宽松环境。2)拓宽素养能力提升渠道。学校采取以赛代练形式,通过至善青年学者会评答辩、省部级及以上人才项目校内预答辩等活动,帮助青年人才凝练学术成果、总结科研经验,锤炼青年人才综合素养。学院(单位)通过学术论坛、学术会议等,为青年人才提升学术影响提供平台、创造成长机会。3)创新人才特区政策服务。学校在科研经费、物理空间、研究生名额、医疗保健、子女入学等方面优化人才配套支持体系,资源配置向优秀团队和人才倾斜,提高校内资源利用的引导性。学院勇于突破传统路径依赖,敢于打破条条框框限制,自行在学院探索试点各类人才特区政策

(三)释放活力、激发潜能,发挥人才最大效能

1)激发人才动能潜能。构建差异化、多元化激励机制,努力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努力、人人共享的发展氛围。继续发挥至善岗位教授头雁效应,探索岗位职责与津贴分档细化,扩大教学科研关键绩效覆盖面,激励更多人才围绕学校事业目标跳一跳、够一够2)构建多元灵活评价机制。学校持续优化人才发展性评价机制,针对人才应聘期、学术过度期、首聘期等不同阶段综合采用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多元考评方式,激发人才持续贡献。鼓励学院创新推出一系列考评政策举措,助力产出高水准成果。支持各类成熟人才团队根据人才成长规律、科研活动规律和自身研究实际,自行向学院申请灵活考核评价方式等。

各位党员、各位同志,我们要在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下,按照习总书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部署要求,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统筹做好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引育等各项工作,奋力开创学校人事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责任编辑:毕秀华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在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下,按照要求统筹做好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引育等各项工作,奋力开创学校人事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