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进行时④ | 疫情隔离彼此,但不隔离爱

2020-04-23 11:30:02 李晓 杨洋 汤君妍

疫情当前,全国人民响应倡议,减少出门。青年学生们宅在家中,也不忘心系远方需要帮助的人,他们通过网络,通过电话,志愿给予素未谋面的人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温暖的关爱。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大一学生余芯柔是班里的学习委员。这段时间里,她时刻关注着前方疫情,但由于身在家中,她只能通过网络新闻了解疫情信息。“如果想要更加了解有关此次疫情的事情,还需要自己投身其中,参与感非常重要。”抱着这样的想法,余芯柔毅然加入了暨南大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普志愿队,负责剪辑宣传视频的工作。

疫情初期,网上流传着不少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谣言。余芯柔表示,“有些媒体发布消息并不够谨慎,而且人们在这个特殊时期很容易失去理智判断的能力,因而会导致人们未经求证就争相抢购所谓治疗品的现象出现。”针对不实谣言,队内的志愿者们搜集相关信息,专门制作了一支短片为广大民众进行科普和辟谣。

5.png

(暨南大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普志愿队辟谣视频截图)

除了辟谣视频,余芯柔所在的志愿队还制作了别具匠心的祝福短片,他们与港澳台侨学生合作,收集他们录制好的祝福小视频,再整理、剪辑成短片。在这个过程中,最令余芯柔感动的是,港澳台侨同学们的热心和他们对武汉真诚的祝福,“拍视频需要出镜的时候,他们都非常愿意帮忙,感觉大家在这次疫情面前是齐心协力的,都希望用自己的一份温暖去传递乐观向上的心态。”余芯柔表示,自己能用学到的专业知识为大家提供帮助,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6.png

(暨南大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普志愿队祝福视频截图)

在这次疫情中,余芯柔成为网络上疫情科普大队的一员,承担着信息传播的责任和使命。而来自新闻学专业的苏展则在电话线的一端向外发送爱。

“喂,您好,请问是王先生吗?这里是居委会,我们在进行电话健康普查......”平和亲近的话语,出自大一学生苏展口中。这个特别的假期,她在吉林的老家做社区防疫志愿者,对社区的居民进行电话采访,调查并记录他们的身体状况。

对着密密麻麻的名单,苏展工作起来有条不紊,拨去一个个电话,仔细又有耐心地询问居民的情况,再一笔一划地认真登记在表格上。这样冷静沉稳的工作状态,她已经持续了一周的时间。一些居民心存怀疑,不愿意在电话中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她一遍又一遍地解释;对一些独自在家的老人,她还关心他们的生活,在表上写下他们的需求,汇总后向社区反映......她表现得成熟又细致,经验丰富,可实际上她不过只是个17岁的小女生。

7.png

(苏展在进行电话健康调查)

提到她做这项志愿工作的缘由,她表示是因为受到妈妈的影响,“本来是妈妈先报名的,她动员我一起给社区做志愿服务,以这种方式来给中国加油。”在做志愿者的这一周时间里,她和妈妈每天都要打好几百个电话,同样的问题也要重复好几百遍。

参与社区防疫工作最需要的是耐心,她表示,“因为很多居民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家,要慢慢和他们讲,有时候一个问题要重复几遍或者换几种方式问,他们才能理解。”

这次志愿经历给苏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难忘的回忆,在和陌生人对话中她体会到了许多人疫情下的生活状态,身在家中也为群防群治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8.png

(苏展妈妈在进行电话健康调查)

疫情虽然阻断了我们彼此相见,但不会隔离爱。网络发布的一篇篇科普文章,一个个科普小视频,电话线一端的一句句问候,犹如一双双温热而有力量的手,保护着疫情下的人们,给予人们乐观的态度,坚定的信念。相信我们会战胜疫情,相信我们能够摘下口罩,出门迎接太阳的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疫情当前,全国人民减少出门。青年学生们宅在家中,心系远方需要帮助的人,他们通过网络、电话,给予素未谋面的人力所能及的帮助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