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进行时⑦|志愿者只为你我,默默抗“疫”不问收获

2020-04-23 12:32:56

疫情的寒风吹了许久,吹得大家躲在家里好像都快忘了时间的流逝。然而在网络的另一端,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在小小角落里“有一份光,发一份热”,运物资、测体温,默默地成为偌大战“疫”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余苗老师就是其中的一员。

15.png

余苗老师是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口语传播系副教授,在疫情之时产生了“类似我这样算是有专业背景的人怎么做志愿者能更好地帮助武汉,为抗疫出一份力呢”这样的想法,便在其他老师的介绍下加入了志愿者大军。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余苗老师瞥见志愿者们平凡却又动人的故事吧。

1、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您在疫情中担任志愿者的工作吗?

我加入的是一个叫“艾薇儿”的志愿服务机构,它有一个理念就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用专业的劳动来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我是里面传播组的成员,主要负责传播志愿者故事的工作。我具体做的工作是这样的:我牵头找了七位主持人,做了八场对志愿者采访的现场直播。用异地直播连线的方式,然后把镜头推留给各平台,包括抖音、今日头条、爱奇艺等。此外还负责了一些后期和二次传播的工作。

2、在做志愿者时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现在这个社会,我们应该越来越重视志愿者和志愿服务。他们的力量在这次大型的灾难性事件上就可见一斑。我们应该意识到民间是完全可以发挥特殊优势的。如果我们释放社会活力,给社会一个空间发挥更多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民间其实有能力快速发现问题,进行灵敏响应,他们的行动力也很强。民间力量成为整个抗疫过程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力量。比如说这些社会组织的志愿者,他们更能关注到一些被忽视的声音,他们的调整能力和适应能力都是非常强的。他们能够迅速地在无序的环境里找到一个自己的路径和定位。

3、在这期间,您有遇到什么令您感动或者难忘的事吗?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就说资源分发这个方面吧,我采访了严老师,严昌筠,他的角色,可以说是湖北慈善总会里负责捐赠物资分发的代表。他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却可以把一些专业的事情做得很好,灵活地分发物资。但他的想法其实很朴实,就是,想尽各种方法,用尽各种能力把物资送到有需要的医院,甚至说动用自己的私人关系。比方说,在警方封路,车辆无法前行的情况下,让关系比较好的交警帮忙把物资送到医院去。

严昌筠做了几十年的志愿工作,他说,“到底是什么支撑我做了这么多年,责任感或许是一种,但如果仅仅只有责任感是不够的。我在做志愿的过程中自发形成了一种动力,我把志愿工作当成了我的热爱。”而且他认为,这次疫情的苦难,反而刺激了一些曾经“冷漠的大多数”挺身而出来做逆行者,力尽所能地帮助别人。

除了严昌筠的故事,另外让我感动的是我们花了整整三个小时跟拍的在一线运送物资的汤军队长。我当时问他,“你有没有害怕挺不过来的时候啊。”然后他就说“有啊,其实我每天都在咬着牙。可是我就觉得我不能倒,因为呢,我自己一个人也就算了,我要倒了,我带的团队怎么办?而且,我倒了的话会打击大家的士气。”他连轴转了几十天,其实压力非常大,但还是在一直在为别人着想,用这种“不能倒”的劲儿支撑自己。然后他还说他帮助过两个老人在疫情中,各种物资短缺的情况下找到了他们所需的一种特效药。这等于是救了一对老人啊,他现在一想起这个就觉得特别有成就感。但他当时说的特别朴实。

4、您是怎样评价这次抗疫的工作者、志愿者?

首先我觉得志愿者可以说是现代社会的侠客,他们拥有侠义精神,他们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第二,其实很多志愿者是有丰富社会经验的人,他们知道怎么样才能够帮助到别人。第三,他们愿意做逆行者。大家都不敢做的,我勇敢,我挺身而出,这很让人感动。现在的社会呢,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越来越多,聪明人越来越多,可是勇敢者却越来越少了。然而志愿者的存在,他们用无私的行动让我们重新热血沸腾,让我们感受人性之光。

16.png

余苗老师的采访让更多人看见了志愿者的付出与努力,而她自己也融入了这场平凡而又伟大的行动中。当这场寒风褪去,当我们回首这一段注定不一般的历史之时,我们发现那一路走来布满的不仅是医护人员奔走逆行的脚步,还有众多志愿者留下的点点滴滴汗水。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来,也无风雨也无晴”,可是已近两月之久的战“疫”之中哪能没有风雨,只不过那些勇敢无私的医护人员与志愿者为我们承担下了一切罢了。如今一切趋暖,山花渐烂漫,就让我们再为他们送上诚挚的祝福吧。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余苗老师是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口语传播系副教授,疫情之时在其他老师的介绍下加入了志愿者大军。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