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下午,经过4个小时的车程,新闻与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暨本科生主题社会实践培训班师生终于到达瑞金,进一步参观学习、开展调研活动。
晚上8时,第二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讲座在海亚国际酒店12楼会议室举办。讲座上,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学系主任王玉玮教授向同学们讲述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创作的真实性、典型性、倾向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在王玉玮看来,同学们参加井冈山瑞金行,实地调研正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体现。新闻创作也正需要这样的客观真实性。同时,通过介绍林黛玉、孔乙己等典型人物特点,王玉玮表示“典型人物反映典型时代”,同学们在调研过程中应当更注重观察典型人物。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开始讨论调研方案,并在指导老师的建议下进行调整。
王玉玮教授在授课
调研小组认真听取指导老师的建议
22日上午9时,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与中共瑞金市市委党校举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教育基地”的揭牌仪式。瑞金市市委副书记、市委党校校长蓝贤林对暨大新传院师生来到瑞金学习和传承红色基因,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表示欢迎。蓝校长认为:“此次基地揭牌是双方为学子提供多元化、地域化、阵地化教育平台的良好开端。”
学院院长支庭荣教授同样认为:“在瑞金设立实践教育基地,对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历史教育、社会教育、现实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等四个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支院长嘱咐全体培训班学生,实践教育不仅是学习和体验,更应该通过实践锻炼解决问题、出谋划策的能力。实践教育基地正是一个展示大学生精神风貌的舞台,是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社会发展的契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舞台上的舞者,要始终与时代同呼吸,与社会共进步。
暨大新传院院长支庭荣教授在揭牌仪式上致辞
暨大新传院院长支庭荣教授
与瑞金市委副书记蓝贤林为基地揭牌
揭牌仪式后,全体师生前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讲解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旧址的整体布局和“一苏大”的背景及大概内容,并组织同学们在主席台前合唱《国际歌》。在这里,承载了炮弹的香樟树令人惊奇,杨荣显老人送八子参军的故事令人感动。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让同学们感受到了红军在“瑞金建政翻天覆地”的壮举、苏区革命胜利的艰难曲折以及瑞金人民对中共革命事业的无私贡献。
师生们在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会址内唱《国际歌》
师生们聆听八子参军的故事
随后,在红色中华通讯社旧址(以下简称“红中社”),即新华社的前身,讲解老师讲道:“没有电台时,领导人想要获得外界的消息需要偷偷派人到白区去购买报纸。”在红军出发长征后,红中社仍旧坚守瑞金,误导国民党对红军活动时间的判断,为红军长征提供充盈的时间。听到这里,作为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同学们能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新闻对于当时中央领导人的重要性,也明白讯息接收的及时与准确在战斗中的关键性。
学院老师于红中社旧址前合照
来到骄阳下的红军广场,在红军烈士纪念塔前,全体师生肃穆庄重,为烈士敬献花篮,鞠躬致敬,瞻仰纪念塔,深深缅怀为中国革命英勇献身的烈士。
支庭荣院长整理花篮缎带
师生们瞻仰红军烈士纪念塔
最后,同学们在红井景区的列宁小学旧址聆听“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故事。课后,师生们纷纷前往参观红井,接水洗手,甚至用瓶子盛了井水带走,不为清洁或解渴,而是学习毛主席解放思想、破除封建迷信的行为,鼓励自己突破局限,奋发前进!
讲师讲述“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故事
师生们参观红井
师生们在树龄达700余年的樟树下合影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