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霍山,悠悠东江,河源龙川不仅是千年古县,也是原中央苏区县,拥有深厚的红色历史底蕴。4月28日,融合传播训练营龙川队队员来到了中共后东特委、粤北省委交通站旧址——黄氏大宗祠,一起聆听历史回声,重温往昔峥嵘岁月。
l 红色地标
中共后东特委旧址——水贝村“黄氏大宗祠”,先后被评为“河源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源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据悉,该旧址建于清代,在漫长岁月长河中,记录着一段红色革命过往。
后东特委旧址——黄氏大宗祠
1940年12月,粤北省委成立后,决定撤销东江特委,并派中共西江特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梁威林到龙川,组建中共东江后方特别委员会(简称后东特委)。
1941年2月,梁威林抵达老隆。在他的主持下,于老隆水贝村一间合面屋里成立了后东特委。可以看到,宗祠大门前有一座“革命斗争历史纪念碑”。当时,为了做好隐蔽工作,后东特派员指示龙川党组织,开始发动党员以各种公开、合法面目出现,以开展地下活动。
革命斗争历史纪念碑
中共地下党员黄用舒(国民党老隆区区长,水贝村人),以振兴家乡工业名义,带头捐资筹款,在黄氏大宗祠开办“星光染织厂”,并以染织厂的公开合份作掩护,开展革命活动。
队员在旧址内拍照记录
因为该厂既是后东特委机关,又是中共粤北省委驻老隆交通总站的掩蔽点,站长蓝训才也以染织厂经理的身份,出入黄氏大宗祠,与后东特委领导一起开展革命活动。
当地的志愿讲解员还补充道,除了福建会馆,其实黄氏大宗祠也是当时“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的中转站之一,先进党员通过组织能够撑船的群众,开设“地下航道”,将民主人士、文化名人顺利转移。可以说,黄氏大宗祠在文化传承、革命政治的意义都历久弥新。
队员拍摄红色研学系列视频
l 学子感悟
具有浓郁岭南古建筑风貌的黄氏大宗祠不仅蕴含着源远流长的人文和历史文化,更记录着一段不可忘却的红色过往。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让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聆听着英雄们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英雄人物好像浮现在我们眼前。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我们应不忘初心,传承红色精神,共同朝着先行者的坐标奔跑。
——融合传播训练营龙川队曾嘉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