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学院儒商学院学生党支部“百年奋斗路,党史青年说”理论宣讲大赛优秀作品展览
慢慢长征路,共燃长征魂
陈思雨 王莉婷 胡勤英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们今天宣讲的主题是《漫漫长征路,共燃长征魂》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是什么力量,让我们为之动容?是什么精神,让我们自豪回首?
在20世纪的中华大地,泸定桥边、大渡河畔那英勇无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岭那坚毅执着的脚步;四出奇兵,赤水河上那胜利后的笑容。八十年前,先辈们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
回顾长征历史,每个故事都让我们激动和感动
毛主席的诗中有这样一句话“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岷山是一座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山上积雪常年不化,因此,许多人在山脚下便望而却步。
战士们都穿的是单衣,没有御寒的衣物,脚上的草鞋早已被大雪覆盖。
山上的暴风雪如同刀子一般刮在战士们的脸上,但战士们就是靠着坚持不懈的精神挺过来的。
军需处长在过雪山的时候,把棉衣让给了一位小战士,带着安祥的微笑死去了。
他身为军需长,如果他没有棉衣穿,他可以去取,但他没有那样做,因为他为了让别的战士能穿上暖和的棉衣,正是这种精神,舍己为人团结互助的精神,鼓励着红军走完了长达二万五千里的艰难之路。
部队进入草地后,受到了环境气候身体机能的威胁,不少战士丧命。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然而,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险的。张思德在“尝百草”活动中,总是抢在他人之前。一回张思德从一名小战士手中夺过一株未曾见过的野草。不一会儿,张思德感到有些头晕脑胀,全身无力,紧接着,他肚子一阵绞痛,大口呕吐起来。他急忙对小战士说:“这草有毒,快,快告诉……”没等把话说完,张思德就摔倒了,一时失去了知觉。半个多小时以后,张思德慢慢醒来,想到的第一件事依旧是战友的安全。张思德就是这样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们,把牺牲的危险留给自己。
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团体,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实事求是,无私奉献,就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85年前的长征是这样, 85年后的今天也是这样。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毛主席有诗云:“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生动地体现了长征路上红军藐视一切困难、乐于吃苦的精神。
新世纪,新时代,新希望,新蓝图,一切都是新的。作为新时期的少年,在求实、创新的新长征途中,我们肩上负载着全新的理想,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就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书写我们新的长征吧!
我们的宣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让沂蒙精神绽放青春光芒
孙智远
蒙山高沂水长,军民心向共产党
这首家喻户晓的《沂蒙颂》,诞生于血雨腥风的抗日战争时期,70年来,一代代沂蒙儿女唱响了巍巍蒙山、滔滔沂水,唱响了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在中华大地上广为传唱,久久回响。
沂蒙精神的特征内涵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把沂蒙精神的特质高度概括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
回顾历史、汲取精神力量
回望历史,1938年12月党中央一声令下“派兵去山东”,八路军115师挺进鲁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日烽火燃遍齐鲁大地。在保家卫国、救亡图存的革命斗争中,无数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用鲜血与生命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真心拥护。正是我们党舍身为民的这种赤胆忠心,才有了老区人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使沂蒙精神的形成有了力量之源和精神之魂。形成于齐鲁大地的沂蒙精神,是在党的领导下军民共同铸就的。
“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特质,生动诠释了党和人民生死相依的血肉联系。沂蒙精神之所以感天动地,就是因为党和人民的鱼水情谊升华到了“生与死”的境界。“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是沂蒙精神的生动写照。
1947年的莱芜战役、淮海战役,特别是孟良崮战役期间,全村的村干部和民兵都上了前线,沂蒙六姐妹发动全村男女老幼不分昼夜为部队做好后勤工作,共为部队烙煎饼15万斤,筹集马料3万斤,洗军衣8500多件,做军鞋500多双。在孟良崮战役中,为了保障部队迅速过桥,32名妇女扛着自家门板,跳进齐腰深的河水,组成一道“人桥”。当时,战士们看见了,都说:“我们不能踩着妇女同志的肩膀过河,我们还是趟水吧!”然而这些妇女们说道:“同志,你说的不对,这是关键时刻,时间就是胜利!时间就是保证!不能犹豫,请同志们过桥!”夜色中,看不清彼此的面容,但战士们心中明白,他们是踩着亲人的肩膀走向战场的,当战士们的脚步声消失在炮声隆隆的前方,这些妇女们却被乍暖还寒的春水,冻得周身麻木,瘫倒在河边。可有谁又能想到,在这32名妇女中,有的已怀有身孕,有的也因此落下残疾,终身不能生育。
从1937年到1949年,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发生大小战斗4000余次。在根据地的420万人口中,有120多万人拥军支前,20多万人参军参战,10多万将士血染疆场。八百里沂蒙硝烟弥漫,沟沟壑壑都流淌着烈士的鲜血。巍巍青山,浩浩英魂,还有千千万万没有留下姓名的乳娘、红嫂,他们质朴淳厚一如这方生养他们的坚韧的黄土地。是什么力量让他们舍生忘死、百折不屈?那是因为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沂蒙军民用生死与共的斗争精神,竖起了一座座巍峨的历史丰碑,沂蒙精神就在这片大地上代代相传,影响至今,才有了新时代脱贫攻坚战场上的“新沂蒙六姐妹”,继续为人民忘我奋斗、无私奉献。
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时代条件发扬光大。历史不能忘记,沂蒙精神要大力弘扬。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态度挖掘沂蒙精神的时代新内涵,是我们今天学习、宣传和弘扬沂蒙精神的重要前提。
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沂蒙精神是幅员辽阔的齐鲁大地上孕育生长的一种特殊基因,它支撑着齐鲁儿女、中华儿女在追寻中国梦的过程中跃然奋起,在挫折中砥砺前行,传承红色基因,开辟一番新天地。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积极学习沂蒙精神,用热情开拓奋进,用青春乘风破浪,用赤心爱党拥军,用情怀无私奉献。要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听党话、跟党走,胸怀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红色基因由你我传承,以一生的真情投入,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