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微则易,救末者难。
释义
"禁微则易,救末者难"是东汉太常丁鸿写给汉和帝奏疏中的话。微:细小,指事物的开端。
末:指事物的终结。意思是,抑制不良之事于萌芽阶段很容易,到酿成大祸时再来挽救就很困难了。
这句话告诚我们,小节易制,大错难救,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形成、发展、衰亡的过程,
从事情的量变开始阶段就入手矫正,才不会酿成不可救药的质变后果。
据《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记载,丁鸿是东汉时期的名儒,对经书颇为通晓。
时值东汉和帝继承皇位,朝政大权却把持在窦太后手中。同时窦太后的兄长窦宪官居大将军,窦氏一族独揽军政大权。
丁鸿不满于窦太后专权,决心为国除害。几年后,发生日食。
丁鸿上书皇帝,指出此为不祥征兆,痛陈窦氏给国家造成的危害,建议迅速改变现状。
汉和帝于是撇掉窦宪的官职,窦氏一族倒台。在奏疏中,丁鸿还说:"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
劝说皇帝整顿国政. 在事态萌芽时就加以防范,这样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位卑未敢忘忧国。
释义
南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四月,陆游被免官后,移居成都西南浣花村,缠绵病榻二十余日,愈后作《病起书怀》二首,此为第一-首。
这首诗从诗人身体衰弱、客居江边的现实境况起笔。以夜读诸葛亮《出师表》煞尾。
诗人一生屡遭顿挫,年过半百仍壮志难酬。却在诗中说"事定犹须待闺棺"。表明他对前途依然充满希望。
其中“位卑未敢忘忧国” 可谓本首七律的“诗眼”。
与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一样,都表明作者虽然地位卑微,但从未忘却忧国忧民的责任。
这句话也成为后世许多忧国优民之士用以自勉自励的座右铭。
尾联写诗人夜半挑灯细读《出师表》,含蓄地表达了忠心报国的愿望。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释义
《竹石》是郑板桥的一首题画诗,也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诗。
诗人表面上写竹,实则借竹喻人,表现其正直倔强的品格,以及决不向邪恶势力低头的铮铮铁骨。
这首七言绝句以“咬”字开篇,突兀奇峭,入手不凡。
竹子扎根于岩石的缝隙,经受风霜雨雪的击打,但始终” 咬定青山不放松”。
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的顽强,把岩竹拟人化了。
后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
经过无数次磨难,岩竹变得愈发坚韧不拔,任凭狂风肆虐也毫不动摇。
一个“任”字,写出了竹子的无所畏惧、俊逸潇洒、积极乐观。
诗如其人,郑板桥在为人、为官、为事方面无不彰显了“岩竹” 坚忍执着的品格。
也许正是具备了“岩竹” 的品格,诗人才产生了“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悯民情怀,
保持着” 写取一枝清瘦竹”“乌纱掷去不为官”的人格气节, 修炼出“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劲风骨。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释义
上文出自《格言联璧》“学问”类.彰显了一个人的远大志向,以及为理想不断求索的进取精神。
趋:归向。届:到。意思是,人若志存高远,则无不可实现之目标,纵然山海尽头,
亦不能阻止其追求理想的步伐;则无攻不破的壁垒,即使是精兵坚甲,也无法抵御他的坚定信念。
立志,是指立下志愿,树定志向。
即一个人确定一个长远目标,循序渐进,不懈进取奋斗,进而向自身目标不断靠拢的过程。
亦即《左传》所言:”志以发言,言以出信,信以立志,参以定之。”
苏轼说:“ 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明成祖朱棣也说:“人须立志, 志立则功就。天下古今之人,未有无志而建功成事者。”
可见,立志对于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性。《格言联璧》“处事” 类中还有“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
有志者事竟成,只有树立远大志向,并为之不懈奋斗,才能登上成功的巅峰。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释义
这段话的意思是,石头可被打碎,但无法改变它坚硬的质地;丹砂可被研磨,但不能改变它朱红的颜色。
硬度和颜色分别是石头、丹砂的本性所具有的。本性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可以任意择取变更的。
洁身自好的豪杰义士,其名节也像“石坚”“丹赤”一样无法玷污。
《吕氏春秋》用伯夷叔齐的故事来阐述这一观点。伯夷和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儿子。
父亲去世后,他们因不愿互相伤害均放弃王位。二人听说周文王仁德,便前去投奔。
等他们到了周地,文王已死,武王崇尚计谋,借助贿赂,倚仗武力,维持威势。
他们认为周德已经衰微,誓死不做周的子民,去首阳山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在那里。
《伯夷列传》置于《史记》七十列传之首,亦有太史公对气节的极度推崇、赞美之意。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释义
1841年鸦片战争期间,道光皇帝将坚决禁烟、抗击英军的林则徐贬戍新疆伊犁。
次年农历八月,林则徐自西安启程赴伊犁,临行前吟诗两首,留别家人。此为第二首。
此诗的颔联“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是广为传颂的名句。
上句语出《左传·昭公四年》郑国大夫子产的话:“苟利社稷, 死生以之。”
生死:偏义复词,真正的意思是死”,生”只起陪衬作用;下句的” 祸福”用法相同。
林则徐认为:只要对国家民族有利,即使牺牲性命亦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灾祸而躲避。
表现了作者以国事为重、不顾个人安危的高贵品质。
尾联”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诗人借《东坡志林》所记宋真宗召对杨朴和苏东坡赴诏狱的故事,以戏语劝慰妻子。
并自注云:” 宋真宗闻隐者杨朴能诗,召对问:‘ 此来有人作诗送卿否?‘对曰:臣妻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
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 放还山。
东坡赴诏狱,妻子送出门皆哭坡顾谓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首诗送我乎?’妻子失笑,坡乃出。”
作为一介谪臣,诗人语气平和,于旷达幽默之中,隐含着难以抑制的忧患意识,展现了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博大胸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释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中的乾卦《象传》。
《象传》是解释卦象立义的。天行:天道。健:运行不息。
天之运行,四时交替,昼夜更迭,岁岁年年无有止息,无有差错,君子当效法天道之健,以自强不息。
与之相应,坤卦《象传》中有“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说。
坤卦是地理形势的象征,“地势坤” 即地势顺,君子应效法坤地之厚德,容载万物。
1914年11月,梁启超到清华大学演讲时,即以“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激励学子努力成为“真君子”。
他指出: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一曝十寒。
不应见利而进,知难而退,而应摈私欲尚果毅,见义勇为,不避艰险,自强不息;
同时,君子接物,应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责己严,责人轻,有容人之量。
以博大之襟怀,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担负起历史重任。后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成为清华大学校训。
责任编辑:包家官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