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族阿迈的“好达拉”
——林松淑同志先进事迹
15本厚重的“民情日记”,记录了她服务百姓履行诺言的全过程,是她坚定“信仰大厦”的一块基石。7种不同“工作角色”,是一个边疆社区书记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写照。2001年,十几位朝族阿迈(朝鲜族对“老妈妈”的称谓)恳请从小就帮当居委会主任母亲抄写居民名册的林松淑,当她们的当家人。为了满足群众的期待,林松淑毅然关掉自家开办的幼儿园,到延吉市公园街道园辉社区党委书记兼主任岗位上一干就是15年。在为居民服务的过程中,撰写了15本35万余字的“民生日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与居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她处处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事来办,从一名普通社区干部成长为党的十八大代表,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最美社区人”、全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服务社区建设,当好“领路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她抓班子,对社区党员率先实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家庭教育工作模式,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她带队伍,严格党员管理,通过落实群众纪律、服务规范等20余项规章制度,树立党员干部队伍良好形象。结合辖区居民实际需求,她创新实施了“亲情服务法”,先后制定了群众纪律、服务规范等规章制度20余项,社区各项工作走上了规范化轨道。班子成员每年在社区党员测评中满意率达99%以上,深受社区党员群众信赖。她常说,群众信服、佩服是她抓社区建设的最重要目标之一。
服务社区居民,当好“贴心人”
林松淑在“民情日记”中写道:“作为一名社区书记,就是要始终和社区群众在一起,千方百计满足他们各种服务需求。”她是这样写的,更是这样做的。2011年,园辉社区楼房全部参加“暖房子”工程改造,为说服全部居民参加改造,她入户一万五千多次,为出国居民家换窗和火炕楼地暖改造费垫付3万余元,如今,社区里的旧房子都已经变成崭新的地暖楼,但林松淑因过度疲劳导致的声音沙哑至今也没有彻底好。下岗工人太阳默一家非常贫困。得知情况后,林松淑主动担负起了小女儿太美子的学费,积极协调为其全家办理了低保,并帮助太阳默到韩国劳务。他经常和大家讲,“若居民安好,我就幸福。”在社区只要谈起林松淑,大家都竖大拇指。
服务外出人员,当好“娘家人”
“民情日记”里记录了许多这样的“账单”:26日替成春和夫妇缴纳养老金10080元,15日帮安元石收房租600元,为金爱花存放了金镯子。“账单”的来因是因为一些家庭举家出国劳务、家中财产保管难,林松淑专门买来了保险箱,为他们存放存折、房本、金银首饰、房屋租赁合同等贵重物品,当起了保管员。她还带领社区工作人员主动为出国劳务人员做好代缴养老金、代领灵活就业补贴、代收房租等日常事务,解除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目前,已为14名出国劳务人员保管了贵重物品,无一发生差错,外出居民亲切地称她为“娘家人”。
服务外乡人员,当好“婆家人”
10年前的“民情日记”记录着:外来户陈景华,是残疾人,身患癌症,家庭异常困难。林松淑帮助她申请了廉租房,把自己家里的衣服、用品送给她,坚持每月资助100元钱。这样的事在她在日记里记了很多。房庭宝是舒兰县农民,到延吉打工没找到工作,生活难以维持,林松淑主动帮助他成立房屋装修维修部,使房庭宝逐渐走出了困境。在林松淑的帮助下,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把根扎在了园辉社区,把园辉社区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服务老年群体,当好“赡养人”
林松淑把社区老人当作亲人,真心实意地为他们送去温暖。她率先倡导在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免费为社区老人体检和上门义诊,发放“爱心救助卡”,设置电话“一键通”,使社区老人真正得到贴心服务。今年88岁的社区低保户、孤寡独居老人南顺爱,年前不小心滑倒摔伤了腿,好心邻居玄女士一直帮忙照顾,玄女士因除夕夜无暇照顾老人,便电话求助,接到电话的林松淑立即去老人家看望,一连7天的每日三餐,都让老人吃上热乎可口的饭菜。老人不愿意继续麻烦林松淑,在她的强烈要求下,林松淑积极联系养老院和老人的远方亲属,帮她办理了养老院的入住手续。在“民情日记”里还记录了很多这样感人的故事,现在,在社区很多朝鲜族老人都亲切地叫她为“达拉”(朝语女儿的意思)。
服务留守儿童,当好“监护人”
2008年3月8日的“民情日记”有这样一段话:“今天的心情特别快乐,留守儿童到社区看望我们,祝贺三八节。”可以说,在社区留守儿童身上承载着林松淑无尽的爱。林松淑为解决留守儿童照料问题,组织成立了“保护儿童爱心协会”,并设立了专门场地、配齐了专门人员、建立了门户网站,目前已注册登记260余名儿童。现在“保护儿童爱心协会”活动被“英国儿童救助会”纳入了救助范围,并提供11.4万元的活动经费。居民都说,正是因为林松淑的努力,社区留守儿童才有了课外辅导的机会。为了给留守儿童一个温暖的家,她还把自己的家打造成关爱留守儿童“蒲公英之家”,共计收养了20个孩子,无偿照顾他们的吃、穿、住、行,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她为“林妈妈”。
服务失足人员,当好“帮教人”
翻开“民情日记”,呈现出许多感人的故事:林松淑得知服刑人员高某非常牵挂81岁高龄、无人照顾的奶奶,便主动为老人联系了光荣院。高某得知这一消息感动地说:“不好好改造,就对不起林书记。”多年来,林松淑采取“结对子、一帮一、多帮一”的办法,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到戒毒所、监狱等开展帮教转化工作,为200余名服刑人员解决500余件难题,为25名刑满释放人员协调安排了就业。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