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辉映黄河口

2022-01-27 22:56:19 共产党员网

黄河携泥带沙,自西向东一路奔腾而来,流至山东省东营市,已然卸下了脾气,洋洋洒洒铺展开来,形成大面积的浅海滩涂湿地——黄河三角洲。

水草丰美,万鸟翔集,眼前的三角洲一派生机勃勃。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河口,听取了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情况汇报,察看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党工委带领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抢抓国家战略机遇,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科学保护,形成全国独具特色的“黄河口湿地修复模式”,区内生物多样性大大提升,在2021年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树立新理念,点亮前进之路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受黄河频繁断流影响,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一度出现河道萎缩、湿地退化、海岸线蚀退、生物物种减少等现象。为保护好三角洲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等资源,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起来。

但究竟如何做,才能真正修复黄河三角洲生态,让这片湿地成为生机勃勃的生态之地?保护区内的石油化工生产设施、老百姓的种植养殖产业又怎么办?

保护区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研究全国各地生态建设的经验教训,经过反复学习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应当坚定地践行“两山”理念,以生态的方式治理生态,走一条生态优先的绿色保护之路。

“过去搞保护,我们瞻前顾后,前怕影响经济收入,后怕周边群众不理解,产生矛盾,没能形成一个明确统一的思路。现在我们下定了决心,生态优先,要坚决保护好这片湿地。”保护区党工委书记许明德说。

以生态的方式治理生态,就是自然恢复为主,人工恢复为辅,不干扰生物自然活动规律;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生态保护短板,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思想之灯一点亮,前进的道路就清晰起来。提升干部队伍素质首先被提上日程。为了锻造一批真正懂生态保护、能担重任的中坚力量,保护区党工委多次组织党员干部外出学习。2020年选派50人到中国海洋大学进行了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专题培训。

生态优先关键是保护生态。坚决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杜绝出现秦岭违法建设等类似事件,坚决退出海水养殖项目,坚决关停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内的所有油田生产设施。

保护区党工委还创新工作方式,细化分解任务,明确责任人,首创“一事一档”“联合验收销号”工作模式,得到中央和山东环保督察组充分肯定,并在省内推广。

严格的治理政策和手段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内的300处油气设施均已退出,实现退耕还湿、退养还滩7.25万亩。

“践行‘两山’理念,以生态治理生态”已经成为保护区全体党员干部的共识。“各类生态修复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都会避开鸟类迁徙繁殖期,坚决不使用水泥等会造成永久痕迹的材料。”保护区机关第二支部党员刘静说。

正是秉持着这种先进理念,保护区党工委带领全区一步步走在了全国湿地保护前列。截至目前,黄河三角洲已经累计恢复湿地35万亩,2020年保护区荣膺“生态中国湿地保护示范奖”。

支部建在一线,啃下“硬骨头”

黄河三角洲生态修复并非易事。这里生态系统分布情况复杂,又长期是重要生产生活区域,核心区内的老油井、盐田、养殖场、采砂采石厂,哪一个都不好解决。

问题多,担子重。啃下这块“硬骨头”,需要坚实的组织基础。保护区党工委迎难而上,筑牢组织根基,分类施治,因地制宜解决问题。

2019年,国家投资过亿的黄河三角洲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启动,多个项目连续推进。为统筹兼顾、稳步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保护区党工委决定按照“党建+项目共建”模式,将奋斗在工程一线的广大党员重新划分,成立了重点工程项目行动党支部。

不管是保护区还是施工单位的党员,全部纳入支部统一管理,“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谈心谈话、党员承诺践诺……每一个行动党支部都成为一个坚强堡垒,将优势力量集中起来,充分发挥一线党员干部的战斗力。

“2019年8月,受台风‘利奇马’影响,国际重要湿地工程北项目区损毁严重,灾后如何恢复、标准如何制定,成了大问题。行动党支部将设计、监理、施工等人员汇集起来,在党员大会上充分论证,制定恢复方案及标准,报自然保护区党委会研究确定。”刘静介绍道。

“支部建在项目一线,就像一个个强有力的‘红色引擎’,形成澎湃的驱动力量,推动工程一线攻坚克难。”许明德介绍道。

保护区党工委严格落实党建责任,制定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实行项目化管理,明确7个层面38项任务,党工委抓统筹,机关党委抓推进,党支部抓落实,层层压实责任。2020年开展基层党建重点工作17件,开展现场检查4次。党工委还建立县级干部联系点制度,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联系指导。

坚实的红色堡垒,支撑着黄河三角洲的保护工作稳步推进。保护区各级党组织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各项任务顺利落地。

不管是河流沼泽类湿地,还是近海与海岸湿地,不同生态系统均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法;建设鸟类栖息岛,治理互花米草等入侵植物……保护区党工委与中科院等30余家权威科研机构达成合作,形成了20余项可复制可推广的科研成果,“黄河口湿地修复模式”探索形成。

黄河三角洲正在成为鸟的天堂,区域内鸟类由1992年的187种增加到现在的371种。“党中央交给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我们一定要完成好。”许明德说。

党员冲锋在前,筑起生命暖巢

2017年以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面积增长了188平方公里,每年吸引600多万只鸟儿从这里迁徙经过,是“中国东方白鹳之乡”“中国黑嘴鸥之乡”。

欣欣向荣的局面来之不易。近几年来,保护区内各类调查研究工作持续推进,保护修复工程相继实施,大大小小的难题随时会出现。

无论是在抗击台风“利奇马”中撤出人员财产、修复损毁工程,还是在洪水来袭时,全体人员投入抗洪抢险,巡查防守,24小时运转,保护区所有党员干部始终冲锋在前,毫不退缩。

身穿冲锋衣,手拿望远镜,脖子上还挂着单反相机,这是黄河三角洲野外监测员的标配。为了摸清家底、掌握动态,一张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在黄河三角洲铺开,日常监测、项目调研等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枯燥无味,却异常艰辛。

蚊虫叮咬,风吹雨打,夏天晒得黢黑,冬天冻得僵直。一不小心可能陷入泥坑,一不注意可能掉到冰下。“这些都是小事。”在黄河口管理站党支部副书记张树岩看来,这些困难微不足道。

张树岩每日背着各类观察器材和干粮,徒步深入保护区腹地,5公里也只是起步距离。他在基层工作多年,边干边学,黄河口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会有哪些鸟,他都摸得清清楚楚。就在今年,因为勤勉履职,勇于担当,他被评为东营市优秀共产党员。“我只是监测队伍中最普通的一员,我只是干好我的本职工作。”张树岩说道。

他是东营市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党工委全体党员干部的一个缩影。黄河三角洲上,正是这样一批肯下苦功的 “老黄牛”在日夜耕耘。

保护区优秀共产党员朱书玉为东方白鹳设计人工招引巢,一年又一年地观察情况,根据周围变化调整设计,成功引来白鹳在三角洲繁衍栖息,今年白鹳就有120窝。

抗击疫情期间,保护区党员干部纷纷主动报名参与疫情防控,党工委从中挑选12名骨干组建起疫情防控“突击队”,全天吃住在管理站,摸排管控、入区管理、监测疫源疫病。

保护区还有一支党员宣传队,进门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向周边村民宣传普及生态保护知识,与周边各中小学校举办“小手拉大手”活动,通过孩子带动村民家庭主动参与生态保护。

……

哪里有难关,哪里就有党员冲锋在前。一颗颗“红星”闪耀,在黄河口筑起了坚强的生命暖巢。

结合一系列工程项目的实施,保护区党工委系统总结经验做法,建立教育基地,开展研学、科普教育活动,展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成果,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干部群众来到这里参观学习,“头一次见到这么多种鸟类!”“我们要好好保护三角洲,湿地太重要了。”

多年努力浇灌出丰硕的果实,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黄河三角洲的卫士。附近村民不仅在野生鸟类迁徙聚集的时段减少生产活动,而且主动配合政府完成退耕还湿的任务。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习近平总书记说,扎实推进黄河大保护,确保黄河安澜,是治国理政的大事。我们一定要牢牢扛起这一重大政治责任,撸起袖子加油干,将黄河三角洲打造成为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的标杆!”许明德满怀信心。

责任编辑:杨林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党旗辉映黄河口——记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东营市委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营市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工委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