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仰咏梧 身立红岩:致彭咏梧的一封信

2022-02-22 16:51:09 共产党员网

彭咏梧同志勋鉴:

  作为奉节人民最为熟知的革命烈士之一,我们从小听着您的故事长大,您那忠诚勇毅的精神品格、善处逆境的英雄气概都深植于人民心中。由此,我想通过书信的方式以表对您的敬意。

  还记得初识您是在小学,当时作为少先队员的我在学校师长的带领下来到咏梧园祭扫,于您墓前敬献鲜花,随后听着讲解员介绍,回顾了您的青年时期:1931年秋,16岁的您进入云阳县城中学读书,在老师(地下党员)的影响下,常利用业余时间阅读马列书籍及进步刊物,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一直积极寻找党组织。1937年秋,22岁的您考入四川省立万县师范,参加了党组织领导下的“读书会”“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等组织,与其他“民先”队员领导了万师学生开展反对学校当局殴打学生的斗争。1938年10月,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同学反“三青团”骨干分子的斗争。彼时,我眼中的您是一位心忧国家命运、积极投身爱国救亡运动并敢于斗争的进步青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向您学习,在思想上不断向党组织靠拢,追求进步,在行动上勇于斗争、敢于拼搏。

  再识是通过小说《红岩》与电影《烈火中永生》,在那里,您有另一个名字“彭松涛”,是江姐的丈夫。1941年秋,中共中央南方局调您担任重庆市委主要领导职务。1943年,党组织派江竹筠同志协助您工作。两年后,经党组织批准,你们结为夫妻,在重庆工作期间:您与江姐出入于各种社交场合,团结了一大批进步人士,教育广大工商业者团结一致,反对四大家族,共同抗日。后来,您负责领导《挺进报》工作。《烈火中永生》中有这样一幕:您在即将离开妻儿,去开展下川东武装斗争工作前,手持《挺进报》同江姐说:“让这声音传遍城市与乡村,以后我在农村看见了《挺进报》,就像看见了你一样,你在城市,我在乡村 ,让我们共同战斗到明天”,“见报如见人”,这大约是您们这对革命伉俪间特别的“情话”,既在讲工作,又在诉想念。您不知道的是,在您牺牲以后,江姐在路过城门时亲眼看到头颅,心如刀绞却强忍悲痛,她说“我不能流着眼泪闹革命,革命总是会有牺牲的,血债要用血来还”,她毅然接替您的工作,坚持“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在这当中,我看到了可歌可泣的爱情,但让我更加记忆深刻的是您们对革命事业的前仆后继、坚持不懈,是国尔忘家的无私奉献,这一切都源自对党的绝对忠诚,是忠诚,铸造了所有“红岩”志士同样的“钢铁意志”。

  再之后与您重逢是来到平安乡工作,这里有一座箭楼,见证着您的“最后一夜”。1947年11月初,您奉命组建川东游击纵队,研究部署下川东武装斗争工作,决定在奉大巫北岸、云奉南岸七曜山区、云阳北岸、开县等地组建4个游击支队,作为首批武装起义地区。奉大巫起义历时80余天,转战700余里,经历大小战斗15次,揭开了川东武装斗争的序幕。1948年1月15日,为躲避国民党军队围剿,您带领奉大巫支队47名游击队员在向巫溪红池坝转移的途中,因饥饿寒冷,在商量之后决定将队伍驻扎在箭楼。由于担心国民党军队追赶,天还未亮,便组织游击队摸黑往红池坝方向前进,然而,因有人告密,游击队遭到国民党军队包围,在敌人疯狂的扫射下,为救战友,您不幸被子弹射中身亡,年轻的生命在33岁终结,就这样为崇高的革命理想、共产党人的信仰,倒在了黎明前的一刻!“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正是千千万万个像您一样的党员干部的牺牲,才换来今天美好繁荣的新中国,我们应该感恩您们的伟大奉献,更该继承您们的遗志,始终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牢记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

  清代诗人郑板桥曾写有《咏梧桐》一诗:“高梧百尺夜苍苍,乱扫秋星落晓霜。如何不向西州植,倒挂绿毛幺凤皇。”在我心中您便是这高大的梧桐树,在当时的国统区扫动“寒星”,拂落“晓霜”,而后下川东而植,引来革命希望的“凤凰”。在您的身边,同样是一大批大义凛然、高风亮节的共产党人,他们不折不挠、坚贞不屈、永不叛党,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党的儿女会向您们学习,传承好“红岩精神”,以忠诚之心、刚毅之身,肩负时代赋予我们的担当与使命,迈步走向奋斗新征程。

您的同志
  2021年5月26日

责任编辑:杨林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心仰咏梧 身立红岩:致彭咏梧的一封信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