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是我国富民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扶贫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深刻阐述和全面部署,并将教育扶贫作为脱贫攻坚战重要抓手,且实践证明,教育扶贫在抬高和改善民生水平的作用上不可或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教育行业如何发挥己力将《教育脱贫攻坚“十三 五”规划》更加落到细处、深处、实处,需要进一步挖掘各方微力。在此,以支部多年开展的各类扶贫相关活动为基础,将开展教育扶贫所做及身边亲见经验总结如下。
一、教育规划加入扶贫教育落在深处在于各方微力。在教育扶贫宏观层面上,党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了教育扶贫的重要性,2017年《教育脱贫攻坚“十三 五”规划》指出了教育扶贫的路径和方针。各地、各教育部门也都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分类出台和配套实施了有关政策。当前,以教育扶贫为例的相关政策有三支一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上大学等宏观层面的政策。但在微观层面上,各有关单位因地制宜的教育扶贫攻坚机制应该做得更细,政策机制要进一步做定向倾斜,一是倾向性的政策机制加大宣传力度需要各方微力,以去年实施的农民上大学政策以例,部分有需求的农民事后才知道招收计划,因此,需要我们非常注重宣传力度的扩大;二是倾向性的政策机制扩展宣传渠道需要微力,可推广政策机制由企业传导至扶贫对象的模式,据调研,部分企业得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不仅积极主动推送企业内部农民深造学习,而且对参与培育深造的农民给予补贴,由此,需要我们非常注重宣传渠道的拓展;三是各地方在教育扶贫的政策比例实施细节上可进一步向农业类院校和从事农业的个体倾斜,据国内知名大学报道,现如今读名牌大学的学生大多数家庭环境都很好,以至于国家级、校级奖助学金有发不下去的趋势,与之对比的我系现象是部分班级全体同学都是精准扶贫对象,所以,我们的做法是基层系部本身对班级精准扶贫对象做了补助政策比例的倾斜,但这还需要上层政策对扶贫对象做更多的倾斜。
二、教育引导深植脱贫观念落在细处在于各方微力。经验表明,扶贫必须扶志,据地方政府部门的调研报告指出,少部分精准扶贫对象常年无所事事坐等救济补贴,对于所介绍的工作,一律敷衍或拒之门外。针对这一现象,教育引导扶贫扶志至关重要,一方面,运用现有的政策平台宣传引导其积极创业干事,如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我们通过思想引领类的课程积极引导农民干事创业的信心;另一方面,各地应当高度重视宣传扶贫扶志创业成功的典型,特别注重各方微力的宣传身边典型,如充分运用广播、新型自媒体等微平台宣传身边成功典型,而针对学生贫困对象,我们实施一对一教师与学生对接帮扶,一是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从精神上鼓励其积极生活,二是厚植学生精学、深学可以干事创业、可以成事成业的理念,特别是通过上几届典型学生成功案例讲解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深识“读书有用论”、“读书成功论”,三是通过宣传勤工俭学和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帮助和鼓励学生勤工俭学。
三、教育传道授业技术推广落在实处在于各方微力。扶贫不仅需要扶志,还需要扶智。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实际上,无论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每一个方面都做好了,才能真正“扶智”。而就教育扶贫而言,一方面,做好直接输血模式,即直接向贫困地区或贫困个人发放资金、物资补助等,其中也包括发放扶志的教育宣传材料;另一方面,做好输血模式的转型升级,结合各类输血模式的平台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个人输血,如政府联合院校构建的产业体系专家平台,专家可以直接通过24小时在线答疑、专家问诊的方式,帮助愿意脱贫致富者解决生产中的疑问和难题。同时,通过政府科教文卫搭建的送科技下乡活动开展混合输血和造血模式,以机电类专业为例,每年组织两支电子机电专业专家及专业扎实的学生队伍,直接下到乡镇街道开展免费维修服务和专业知识讲解服务,再有就是,每年组织一支由师生组成的农业机械服务队带上自己的机械收割机等设施赴田间地头开展免费收割水稻服务。
四、教育引领师生长续义工扶贫服务在于各方微力。经调研,南昌部分养老院和儿童救助中心也是贫困人员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为进一步帮助困难人士,支部经常性带领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赴养老院、儿童救助中心、社区开展义务帮扶,时时激励全体师生特别是党员师生铭记慈善事业的伟大和永续慈善事业的决心。我支部慈善义工队自2005年成立至今以来,先后有2千多名学生注册义工,3000余名学生参加了义工服务活动,服务社会时间累计6万多小时。慈善义工服务站先后6年被江西省慈善总会评为“优秀义工服务站”,2名学生预备党员被江西省总工会评为优秀义工,1名指导教师多次被评为优秀义工。今年我系慈善义工服务荣获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全省示范性重点志愿者服务项目”扶持。一次又一次的荣誉和成就都激励着前仆后继的师生用自己的行动、自己的微力,帮扶着需要帮助的人。
拓展教育扶贫就是要不断扩大扶贫“微力”面,通过提高扶贫执行主体的能力、扩展教育扶贫的路径和渠道、提升教育扶贫的技术水平等各类“微力”形动,来进一步带动剩余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走上致富路,打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战役。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