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X证书制度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进路

2021-01-31 21:40:27 中国职教

在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背景下,课程体系建设依然存在着目标错位与取向偏颇、融通不足与统整迟滞、标准模糊与管理僵化、评价失衡与主体缺位等问题。1+X证书制度为之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建设思路和价值主张。

1+X证书制度被认为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创新”“促进类型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如何实现1+X书证融通、创新1+X人才培养模式、以1+X证书制度推进“三教”改革及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变革等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尤其是对课程体系的研究尤为薄弱,这不仅涉及1+X证书制度是否能够真正落地、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够达成等核心问题,更事关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社会目标、发展方向与历史使命。

尽管现有研究就1+X证书制度的现实意义、价值特征、逻辑内涵及运行机理等都做了较为深入地探讨,但面对如何抓住该项制度设计的内在核心和逻辑关键,真正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1+X证书制度依然是一项亟待探究及实践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制度。

一、我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现实弊端

课程体系一般是指“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特定结构、开放性的知识、能力和经验的组合系统”,既是一个严密且相对独立的运行系统,也是一个由多元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样态,它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基本内容、基本手段、基本形态等。其中,课程的基本功能是实现知识性、工具性、技能性、实践性等教学目标,而体系的功能则是提供了一套有组织的机制以确保人才培养工作有序运行。有鉴于各类院校提供的最基本的服务和产品是专业和课程,课程体系便被视为“支撑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学习成果达成的核心要素”,其优化构建与有效实施具有内在牵引价值,是实现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与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基础。

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岗位正在被机器替代,同时,新技能、新岗位因技术创新应用和产业融合而不断涌现,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了新挑战、新任务,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现实弊端更加凸显。

(一)目标错位与取向偏颇

当前,诸多职业院校课程体系的目标定位与价值向度仍有失偏颇。具体而言,首先,受制于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建设理念影响,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对产业变化及职业发展动向与趋势的回应不足,专业间存在明显的边界,限制了学生的知识及能力结构。其次,在传统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院校大多是按照统一标尺整齐划一地培养人才,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成长空间和发展后劲,降低了毕业生在人力资本市场的竞争力。第三,现有课程体系普遍缺乏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拓展学生潜能和志趣、形成多元职业发展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要素及内容设计,难以真正提升毕业生对社会的适应性,造成就业选择面不够宽。

(二)融通不足与统整迟滞

新经济、新业态及藉此而来的新岗位、新技能均要求职业教育应面向未来布局新兴专业,对自身课程体系做出变革。但当前的课程却存在着结构断裂、内容失当等问题。首先,长期以来,我国职业院校的课程受普教影响较大,在内容上过分坚持专业体系的严密性,条块化、碎片化、单维化的学习比较明显,注重了单技能的培养且应用性不强,难以应对外部高频度的技术更新和快速变化的岗位要求。其次,职业教育体系内缺乏贯通培养机制,且不同层次之间沟通不畅,造成了课程体系及其配套体系事实上的割裂,难以形成衔接有序且互为补充的课程标准体系,课程设置也存在匹配性不足与重复性的问题。最后,由于管理体制机制、教师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原因,课程体系变革不仅缺乏内源性动力,也缺乏课程统整的现实机制支持,很难打通课程结构与内容优化的“最后一公里”,无法满足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

(三)标准模糊与管理僵化

现代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技术等多元发展的产物,其课程体系不仅涉及课程结构,还应在道德、知识、技能等维度确立新的标准体系,更要促进职业教育从能力本位转向职业标准本位,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建设也应从外延标准阶段转向内涵标准阶段、从非系统化模式转向系统化模式,但就目前而言差距较为明显。首先,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缺乏统一的体系化专业标准、证书标准、课程分级标准等,难以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及课程体系建设提供规范的准则,课程体系建设比较混乱。其次,由于我国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导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逻辑起点模糊、发展纽带缺失,且没有真正打通互融、互联、互认的人才成长“立交桥”,影响了课程体系建设成效。最后,受制于传统单元式管理模式的影响,职业教育领域的管理体制机制依然比较僵化,不仅压制了教师参与课程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和话语权,也难以形成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格局,无法在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之间建成协同运行机制。

(四)评价失衡与主体缺位

首先,我国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标准、形式还不够完备,尚没有真正意识到对课程体系及课程的系统评价才是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核心,对课程体系的功能及价值实现的评价不足,课程体系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度不够。其次,作为用人主体的行业企业及第三方机构严重缺位,对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内容选择、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效果评价等都缺乏应有的参与度。最后,目前,质量评价多是静态的,是基于课程体系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进行的,难以动态地跟进行业发展、岗位变迁及职业精神、职业态度等要求,对真实职业场景、跨界整合能力、未来发展性等方面的评价不足。

二、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逻辑

(一)发展诉求:新职业教育呼唤新课程体系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不仅给了职业教育一个明确定位,也提出了明确的改革发展与转型要求。然而当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进程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最终则要归因于职业院校的专业及课程体系及相关改革实践难以快速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实现职业教育之目的与价值,就要从加快职业教育新课程体系建设入手。

(二)书证融通:新制度设计提供新建构思路

随着经济社会转型、产业结构变迁和科技革命发展,职业教育到了重构其专业及课程体系的关键时刻, 1+X证书制度成为课程体系建设的“粘结剂”和“连通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可以适应和满足作为类型教育的内在结构、发展规律与环境需求,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与水平会显著增强,多元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内在动力会被有效调动与激发,与此相关的国家资历框架制度及终身教育制度体系会有实质性突破……这些便是1+X证书制度的内在逻辑或价值指向。        

(三)应有之义:新课程体系遵循新价值主张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具有“能力的职业性、工作过程的实践性、职业培养的开放性”,而1+X证书制度体系又将成为一个完整、动态、均衡的复杂生态系统,需要以“社会—教育—生态系统”的视角加以审视。那么,面向1+X证书制度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应有何种价值主张和取向呢?结合其所具有的复合性、融通性、协同性、开放性、终身性等逻辑特征,基于1+X证书制度的政策内涵,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彰显其独特价值:一是基本价值要满足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且运行有序;二是社会价值要能化解人才供给侧与人才需求侧间的结构性矛盾,形成产教融合发展格局;三是专业价值要体现专业领域尤其是跨专业领域的整体性继承、扬弃和发展;四是特色价值要能够反映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及办学治校育人理念、优势、背景等独有特色;五是发展价值要体现学生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为核心的主体性发展、全面发展和终身职业发展;六是引领价值要能够适应经济社会未来发展变化的需要和可能,使学生增加就业本领和职业选择机会。

三、基于1+X证书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实践进路

面向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定位,课程体系的优化与重构要遵从理念、研究及行动相统一的方法给予系统观照并构建实施对策。应基于1+X证书制度的内涵和逻辑,以开放、多维、整体、交互的视角,对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探寻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优化及重构的实践进路。

(一)定方略:坚持问题导向,确立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职业院校必须充分认识到一流的课程体系是高水平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与重要基础,构建一流的课程体系是适应新时代、新经济、新形势以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战略、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现有突出问题的现实需要。

首先,要以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为引领,借鉴国际先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经验,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前沿内容的新课程体系,着力升级改造自身办学能力和水平,切实提高课程体系的多元化“发展性”。

其次,要以办学定位为宗旨,基于社会和市场对职业教育毕业生核心素养的要求,精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瞄准区域内战略性产业、重点行业,突出就业创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职业发展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素质的培养,切实提高课程体系的多维度“服务性”。

再次,要以自身为主体,积极开展课程体系的统整,打破专业壁垒,使知识和实践接近于现实世界,将专业领域的学习落实到真实情景中,促进课程体系优化与学生发展、院校发展及社会发展良性互动,切实提高课程体系的多层次“统整性”。

最后,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突破现有僵化的课程体系,将其由刚性向柔性转变、由矩阵状向网络状转变,打造类型多样、要素完整、功能齐备、生动多彩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更为弹性的学习方案和灵活的学习方式,切实提高课程体系的“丰富性”。

(二)优结构:坚持融合互通,调整课程体系建设的总体框架

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看,大致经历了面向职场实践、偏离职场实践和回归职场实践三个阶段。这种回归的本质就是要面向职场构建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的课程体系,这与1+X证书制度“书证融通”的内涵要求是一致的,这亦为课程体系建设规定了主体方向和要求。

首先,以职业要求、行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为依据,打破“普教化”人才培养体系和“单一化”人才培养方式,构建与职业院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的多类型、多层次的异质性人才培养体系,促进职业教育体系功能多样化。

其次,以能力培养作为新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逻辑,面向职业发展,全面了解职场生产实践过程,掌握全周期、全流程的生产逻辑,确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思维及跨界融合能力培养,优化现有课程体系。

最后,以模块化为新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组建方式,将人才培养目标逐层分解,注重通识教育模块与专业教育模块之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和融合;强化合作共建课程模块,按照技术技能等级要求对学历教育课程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程进行融合互嵌,形成完整的新专业课程体系。同时,要将发展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增加方法论课程,着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动态适应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职场胜任力等。

(三)强课程:坚持特色发展,夯实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

新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要将“职业化”贯穿始终,1+X证书制度的落实要通过“1”与“X”的有机衔接来实现,它们的具体载体都是课程。为此,体系内所有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等都要围绕服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适应产业发展来进行融通性、特色化设计。

首先,要注重课程交融性和综合化。根据产业发展变化及课程目标的需要,对有关“1”与“X”的教学内容予以渗透、更新、融合,优化重组为新课程。

其次,要注重课程的应用性和项目化。细致考虑院校内部、院校外部、社会环境等多方力量对课程建设的综合影响,充分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尤其是差异化、特色化要求,将课程建设置于行业企业真实生产情境之下,让学生“真刀真枪”地解决真实问题。为此,对实践性强的课程,可以按照新工科的思路,构建知识能力矩阵,以项目为基础、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领域—任务—能力”为主线开展课程设计。

最后,要注重课程的发展性和动态化。课程要能够应对快速变化的发展环境并适应不同的学习情境,要注意课程间的横向衔接、纵向联通,可以使需求多元的异质性学习者“在正式教育情境和非正式教育情境、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与培训之间自由切换”,这对于保障学习者顺利接受各类各级教育培训、实现终身学习、支持终身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四)提质量:坚持多元协同,凸显课程体系建设的价值功能

首先,要面向快速变化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形态推进多元协同育人,有针对性地加大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校企合作共同研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其等级标准,全面促进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有机融合。

其次,要面向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学习构建新职业教育质量观,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要调和合格性评价与等级性评价间的矛盾,要推动职业教育评价走向发展性评价;要转变评价模式,增强评价主体的专业性,激活行业企业、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参与评价的活力;要从过多关注职业院校办学规模向重视职业教院校的贡献率和收益率转变,强调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性和嵌入性。

最后,职业院校要切实转变发展思路,要主动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高水平办学、高品质合作、高质量就业寻求多元办学力量的支持,形成职业教育命运共同体,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五)建机制:坚持改革驱动,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的支持保障

首先,要抓住标准建设优化相关制度设计。在“以质量为核心、以标准为抓手”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时段,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具体化的职业教育标准体系,以之作为指导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据此建构新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并指导、规范、推动教学实践活动的发展,形成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良性循环。

其次,要抓住“立交桥”建设完善资历框架制度体系。借助于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将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从规划层面推向落地实施,搭建统一的国家资历框架及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全面开通学分累积与转换系统,畅通各级各类人才成长发展通道。

最后,要抓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加快破除职业教育发展的行政性政策性壁垒。推动政府加大放管服力度,形成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职业教育新治理格局。

四、结语

面向新一轮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时代潮流和历史方位,要深刻把握1+X证书制度及“书证融通”的内在逻辑、政策意蕴和根本使命,将其作为破解当前职业教育现存问题的有力工具,视为一种推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创新的思维理念和转换范式,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核支撑和实现载体,并藉此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开展新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同时,须统筹推进相应的改革创新工作,尤其是与之相应的“三教”改革,深入关切办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等改革,还应在不同层面确立多重制度保障。唯有如此,方能保证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社会供给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责任编辑:欧星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基于1+X证书制度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进路。二、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逻辑(一)发展诉求。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