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云南省先后抽调了昆明、曲靖、红河、楚雄等10个市州121个医疗机构(包括20个省级医疗单位)1158名医护人员,组建了10批援鄂医疗队,千里驰援湖北武汉、咸宁,共同抗击疫情。其中,对口援助咸宁的498名云南医疗队员,和当地医护人员一起努力,共治愈了821名患者,挽救了近千个家庭,帮助咸宁成为湖北省首个实现“四清零”的市州。
为了铭记这段特殊记忆,湖北省咸宁市博物馆从2020年2月开始收集与疫情相关的见证物。经广泛征集,博物馆共收集到198件(套)见证物。
“小企鹅”就是其中的一件。这是发生在湖北省咸宁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的暖心抗疫故事,一只小企鹅玩具成为医护人员与重症患者沟通的神器。
2020年2月18日,湖北省咸宁市中心医院收到一位从咸宁市通城县人民医院转运过来的60多岁患者李爹爹。当时李爹爹的气管已经被切开,病情十分严重。云南医疗队第一时间视频连线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在专家组的指导下,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最终把李爹爹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因做了气管切开手术,李爹爹无法正常发声,护理人员就想是否可以找一些可以代替他发声的小玩具,方便呼叫医护人员。医院的同事知道这个情况后,连夜帮忙找来会发声的玩具“小企鹅”。通过这只“小企鹅”,护理人员与李爹爹沟通顺畅,李爹爹的病情也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和护理。
患者将“小企鹅”捏在手心
会发声的“小企鹅”
事后,这个会发声的玩具“小企鹅”被送到了湖北省咸宁市博物馆。博物馆特意采访了“小企鹅”的主人公——余雅。据了解,余雅是湖北省咸宁市文旅局办公室工作人员。2020年2月22日晚,她在微信里看到了负责接待援咸医疗队的同事发的朋友圈,得知医疗队正在四处寻找能够发出声音的玩具。于是立马起身去儿子豚豚的玩具箱里翻找,希望能够帮上忙。
“我当时找到了三个可以发声的小玩具,就立即联系了医疗队。不到半个小时,云南医疗队驻地工作队员汤秋芳就找我拿走了这三个玩具。”余雅说道。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小企鹅”发挥了很大用处,可以说这就是一只呼唤生命的“小企鹅”。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