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由来

2021-05-30 11:34:33 学习强国

毛泽东的经典著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原先并不是这个题目,而是《时局的估量与红军行动问题》,是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写给林彪的一封回信,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林彪转变对中国革命的悲观思想认识,指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能性。

1930年元旦,在刚刚结束的古田会议上重新当选为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的毛泽东收到了林彪的来信。信中过高地估计了敌人的军事力量,对时局和革命前途流露出一股悲观情绪,认为中国革命高潮未必很快到来,建议采用比较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红军的政治影响。

林彪产生悲观情绪并不是偶然的。1929年4月,红四军前委收到了中共中央2月发出的一封信,史称“二月来信”。信中对中国农村革命形势估计过低,甚至怀疑红军在农村发展的可能性。“二月来信”要求毛泽东、朱德将队伍分散,并要求他们俩离开队伍回到中央。红四军前委对“二月来信”进行讨论后,决定不予执行,但这封信还是在红四军官兵中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看了林彪的这封信后,毛泽东感到林彪提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并不单单是他一个人的观点,而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反映出在反革命力量不断对红色区域进行“会剿”、中国革命正处于低潮的时期,右倾悲观情绪和思想在党和红军中仍有一定的影响,说明这些同志没有看到中国革命的希望,被当前的困难所吓倒。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作旧址——协成店。图片来源:古田会议纪念馆

为了帮助林彪转变错误认识,并以此教育全军,经过深思熟虑,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在古田镇赖坊村协成店驻地,给林彪写了一封名为《时局的估量与红军行动问题》的长篇复信。在信中,毛泽东除了对那些右倾悲观思想进行了分析批评外,更多的是深刻阐发了他关于中国革命要“以乡村为中心,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思想。在信的最后,毛泽东以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描绘了一幅令人鼓舞的前景,目的是要勉励林彪及其他一些红军指战员振作精神,克服悲观心理,激起他们对于在农村创造大片红色割据局面的热情,迎接革命高潮的到来。毛泽东这样写道:“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图片来源:古田会议纪念馆

1948年公开刊行这封信时,林彪向中央提出希望不要提及他名字。毛泽东同意了这个意见后,将这封信改名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封信就像是茫茫黑夜里的一盏明灯,指引着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一步一步走向新的胜利。

责任编辑:陈泳诗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林彪转变对中国革命的悲观思想认识。信中对中国农村革命形势估计过低。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