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的夏天,浙江杭州城里刮起了一阵不一般的“杭儿风”(杭州方言,即跟风),老百姓都在兴奋地谈论着这四个字:西湖藤器。这是什么大有来头的东西?
“老杭州”们或许都对“西湖藤器”有所耳闻,这是杭州市,同时也是浙江省首家中外合资企业。1980年7月8日,浙江省二轻局下属的浙江省家具杂品工业公司与香港新艺行合资成立西湖藤器有限公司。这是浙江省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在当时,这样的外商投资企业,全国也仅有17家。
我们眼前的这本《中外合营企业批准证书》,见证了这段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历史。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彼时,外国企业对来华投资充满疑虑、徘徊不前,但一批海外华侨率先迈出了回国投资的第一步,港胞江兆文正是其中之一。
1980年,经过几个月的考察,江兆文发现了商机。浙江拥有历史悠久的藤编工艺,制作出的藤制家具有透气性佳、手感清爽、舒适别致的特点,非常适宜销往潮湿、闷热的东南亚国家。江兆文随即向浙江省人民政府提出了投资合办企业的意向。同年5月21日,浙江省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提交了《关于成立西湖藤器企业有限公司的报告》,并于7月8日获得《中外合营企业批准证书》。
西湖藤器公司成立后,充分利用国家给予合资企业的各种优惠条件,发展浙江藤器制品生产和出口。针对当时浙江藤器产品款式陈旧、技术装备落后、供销渠道不畅、行业濒临绝境的状况,及时引进先进设备24台,同时仿制了一些设备,形成藤带、藤席生产线,生产效率提高2至10倍;开发新产品1000余种,成功打入国际市场,远销日本、美国等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开业第一年出口成交额即达三百万港元,是最初企业双方总投资的1.5倍。1983年,西湖藤器公司已经建立了12个生产点,从业人员由四百人发展到两千多人,浙江藤器行业由衰转盛。
40多年后的今天,兴盛一时的西湖藤器公司已无法找到,但它在浙江大地上埋下的利用外资的种子已经开花结果。改革开放40多年来,浙江利用外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引进的项目也从普通外企到了世界500强。从最初的以合资为主,到独资、增持的趋势明显,浙江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持续提高,为浙江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