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微微泛黄了的小本子,宽13厘米、长19.5厘米,虽然只是一本32开左右的小本子,里面却承载着一代人激荡的青春岁月,见证着深圳引以为荣的“深圳速度”,激励着后来人继续发扬拼搏向上、艰苦奋斗的“拓荒”精神。
收藏于深圳市博物馆的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主楼施工日志。
这本小本子是广东省深圳市国际贸易中心大厦主楼的施工日志,目前收藏于深圳市博物馆,陈列在深圳博物馆官网“典藏”一栏下的“改革开放史”的专栏中。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于1981年5月正式动工,其设计在当时享有“中华第一高楼”的美誉,此时深圳市刚刚成立两年,仍处在从无到有的建设阶段。为了将图纸上的大厦真真切切地立在这片满目望去尘土飞扬的土地上,许许多多人贡献着自己的智慧与汗水。承建这一工程的中建三局一公司在进行主体施工时,敢为人先,大胆使用新技术,在国内首次大面积使用内外筒同步液压滑模施工技术,面对接连三次的滑升失败,不轻言放弃,终于在第四次获得了圆满成功。参与了这场国贸大厦建设的马成礼老先生在2008年接受特区报记者的采访时,感叹道:“‘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并不是由哪个人或哪个单位创造的。是靠改革开放的政策,靠市委、市政府各部门对深物业的支持,靠参加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施工工人和深物业员工拼搏努力,才合力创造出了‘深圳速度’。”
小小的施工日志凝聚着老一辈建设者们的心血,见证着国贸大厦的拔地而起与“深圳速度”,陪伴着我们后来人继续奋进前行。新时代,“深圳速度”下的传奇,仍在继续……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