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一:
广大青年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从动态角度来强调不断革新。可见,中国传统文化是比较强调创新的,要求人们以一种革新的姿态,适应并推动社会发展,而不能因循守旧,阻挡历史前进的步伐。
典故二:
2012年12月,我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八项规定时就说过,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诗经》中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就是说官当得越大,就越要谨慎,古往今来都是如此,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的讲话》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出自于《诗经·小雅·小旻》。这句话放在诗经中的意思是面对政局我们应该谨慎小心,如同面临深渊、如同踩着薄冰。常用来比喻存有戒心、行事谨慎。正所谓,“官有所畏,业有所成”,当官就要有所戒惧,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成就事业。习总书记引用此话就是为了告诫当官者应该本着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福利的心态为官,切不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而违反道德法律的底线。意在说明党员领导干部面对人民赋予的权力,面对组织给予的信任,应该时刻在内心保存一份敬畏心,在用权上,慎之又慎,
丝毫不能懈怠。
典故三:
中国人在2000多年前就认识到了“物之不齐也,物之情也”的道理,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可以丰富人类文明的色彩,让各国人民享受更丰富内涵的精神生活、开创更有选择的未来。
——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出自《孟子·滕文公上》。孟子的这句古语意思是,天下万物没有同样的,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这是客观存在。习近平在多次场合引用过这句古语,要表达的都是“多样性”的思想。一棵树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树叶;一片沙漠中,找不到完全一样的沙粒。各国有各国的国情,各国有各国的历史。
典故四:
我们推进改革的原则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随着中国改革不断推进,中国必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同时,我也相信,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不仅将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推动力量,而且将为世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
老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在容易之时谋求难事,在细微之处成就大事。天下的难事,必须从容易时做起;天下的大事,必须从细微处著手。告诉我们做大事、难事要从小事、易事做起。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