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黎明职业大学青苗理论宣讲团赴泉州南安蓉中村、德化南斗村、九仙山气象站等地,开展以“理论感悟思想伟力 实践谱写青春华章”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宣讲团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红色研学、理论宣讲、推普+普法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主动从学校的“思政课堂”走进乡村、走进社会的“大思政课”。在“大思政课”的学习中,切身体会党的奋斗史、感悟乡村振兴巨变,厚植爱国爱党情怀,在躬耕祖国沃野千里的征程中,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添砖加瓦。
以学促知 依托“大思政课”感悟时代巨变
学史知史,汲取前进力量。青苗理论宣讲团深入学习了南斗村戴云之战的红色故事,在讲解员的介绍中重温革命历史,凝聚奋进力量,集体回顾革命光辉历史,感悟党的初心使命,激励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进一步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
涵养家风文化,感悟优秀传统文化。在芙蓉李氏家风家训教育基地思政实践点,宣讲团成员通过了解李氏家族各时期先贤志士的感人事迹,深入学习蕴含在李氏家风家训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优良家风家训的同时,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道德风尚和伦理观念。
寻迹振兴之路,体悟乡村发展。宣讲团师生共同参观蓉中村党建馆,并学习蓉中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相关经验,充分感受到蓉中村在基础设施建设、集体经济、村容村貌、乡村文化等方面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实践中了解乡村多元化发展,体悟其中的发展经验与智慧力量。在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中,实现青年成长成才与乡村全面振兴的“双赢”。
以行促思 发挥“大思政课”立德树人实效
校地共建助发展。实践团师生共同参加了学校在芙蓉李氏家风家训馆、戴云之战革命历史陈列馆举行的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大学生红色教育实践基地揭牌仪式。活动中,学校捐赠资金1万元为南斗村“长者食堂”的建设助力,帮助南斗村进一步探索农村的长者食堂建设运营模式,健全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乡村老年人幸福指数。
理论宣讲进乡村。理论宣讲一直是青苗理论宣讲团的品牌与特色。青苗理论宣讲团成员蔡君雄分别在丰泽沉州社区、德化九仙山气象站等地方进行了《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的主题宣讲,刘静雯、刘颖烔等成员在南斗村、蓉中村进行了《清朗网络 青年力量》、《我们这十年》等主题宣讲。青苗理论宣讲团通过开展理论宣讲,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用最贴近群众生活的方式,真正深入到群众中去,推动理论宣讲走实走深,发扬和传承中国精神。
实践调研解难题。宣讲团师生参观蓉中村、南斗村等研学点,结合实地考察、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以“地方红色资源如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为调研主题,通过调研现状、存在问题、剖析原因,进而提出实施路径,形成调研报告。让师生在切身体验新时代伟大变革中,进一步深刻感受习近平总书记坚定的信仰信念、深厚的人民情怀、强烈的历史担当、求真务实的作风,真正实现了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将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在知行合一中不断提高立德树人实效。
以思促发展 助推“大思政课”建设与发展
善用资源,推动社会实践走实走深。青苗理论宣讲团依托学校与福建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建设联盟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蓉中乡村的合作,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融贯通,在坚持理论与实践、灌输与启发相统一的原则下,推动思政课程与社会实践同向同行,逐渐形成覆盖面广、门类丰富、层次多样的文化融入“大思政课”机制。
汇聚合力,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青苗理论宣讲团配备了强有力的指导教师团队,不仅有深耕教学一线的思政课教师,还有“乡村思政课教师”——驻南斗村第一书记林曦。他们不仅充分发挥学校思政课教师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还能够引导学生学好乡村振兴的实践课。学校汇聚各类资源贯通学生的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各环节,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大思政”格局。在发挥高校育人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形成 政府、社会、家庭三种育人合力,实现“三全育人”新格局。
立德铸魂,打造有温度的“大思政课”课堂。充分发挥思政课堂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需要开办形式各异、功能突出的“大”课堂。思政课不仅要体现在课堂中,还要落实到社会实践中。学校充分利用好社会实践中的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利用戴云之战纪念馆、芙蓉李氏家风家训教育基地等实践点,将其作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触历史,感悟红色教育的力量,让“大思政课”课堂越来越有温度。
3.png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